時間:2023-07-26|瀏覽:276
今天,DeFi代幣主要有兩個分類:生產性和非生產性。
非生產性DeFi代幣是我們都熟悉和喜愛的經典“無價值”治理代幣,像UNI和COMP這樣的代幣就是完美的例子。盡管它們自誕生以來,已產生了數億美元的收入,但這些代幣只是代表了參與治理的權利,而沒有現金流權。
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了像SUSHI和AAVE這樣的生產性DeFi代幣的出現。這些代幣可以同時代表治理和鏈上現金流的權利。與非生產性代幣不同,它們允許持有者以協議費用的形式獲得被動收入的回報。
對于Aave來說,持有者可以在安全模塊中進行質押,他們的資金將他們從生態系統儲備和協議費用中獲得獎勵。同樣,SUSHI持有者可選擇質押他們的代幣并獲得xSUSHI,以此獲取Sushiswap產生的所有費用的16.6%。
直覺上,我們會認為生產性資產更具優勢。但事實可能并非如此,歸根結底,投資最重要的還是市場表現。
與傳統金融一樣,最重要的可能不是代幣是否擁有現金流權。相反,推動估值的是基本面的增長,如交易量、收入、用戶等。
本文使用一些定量的證據來支持這個說法,因此,我們將使用兩組類似的協議,其中一組具有生產性資產,另一組具有非生產性資產。
這兩組協議分別是Uniswap和Sushiswap以及Compound和Aave。
蘋果與蘋果的比較
Uniswap和Sushiswap
當然,理解任何DEX代幣(如SUSHI和UNI)的關鍵指標就是交易量。這是衡量去中心化交易所成功度的一個基本指標,更高的交易量意味著協議產生更多的費用收入,這會推動這些DeFi代幣的價值。
而在交易量方面,Uniswap是占據優勢的。根據TokenTerminal的數據顯示,2021年初Uniswap的日均交易量大約是7.33億美元,隨著上個月UniswapV3的推出,Uniswap的日均交易量已增長到14億美元。相比之下,Sushiswap在年初的日均交易量僅略低于4億美元,目前則增長到5.6億美元。
交易量和費用是直接相關的,因此日收入圖和上面的交易量圖相同也就不足為奇了。但這些收入對兩個協議的意義有一個關鍵的區別。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