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5|瀏覽:315
《上海證券報》稱,自姚前離任以來,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一直處于無所長狀態。多家與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合作的金融機構表示,在穆長春成為所長后,所里的工作進展順利,備受關注的央行數字貨幣離正式亮相已經不遠。
今年6月18日,Facebook推出Libra后,央行開始積極發聲。穆長春多次公開評論Libra和央行數字貨幣相關的問題。
7月8日,《財新網》刊登了穆長春的文章,表示Libra必須納入央行監管框架。穆長春指出,Libra是一種能夠跨境自由流動的可兌換數字貨幣。這種穩定幣的出現和發展離不開央行的支持和監管,也需要各國央行和國際組織的合作。
7月9日,穆長春在《彭博》上再次強調Libra必須納入央行監管框架。他還表示,Libra可能引發匯率套利和不同貨幣之間的競相印鈔,為了抵御住Libra的侵蝕,人民幣需盡快實現可兌換。
8月10日,在第三屆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上,穆長春首次公開宣布央行數字貨幣將采用“雙層運營體系”,并表示央行數字貨幣已經即將推出。
9月4日,穆長春在知識付費平臺“得到”上推出了《科技金融前沿:Libra與數字貨幣展望》付費課程,截至目前,購買人數已接近15000人。
根據《上海證券報》的報道,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迎來了新的所長,央行支付結算司原副司長穆長春正式擔任了這個職位,備受關注的央行數字貨幣離正式亮相已經不遠。
據悉,自前任所長姚前離任后,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一直處于無人掌門狀態。多家與該研究所合作的金融機構向媒體表示,穆長春成為新的所長后,央行數字貨幣研究工作進展順利,備受關注的央行數字貨幣離正式亮相已經不遠。
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成立于2014年,是全球最早從事官方法定數字貨幣研發的機構。該所的主要任務是根據國家戰略部署和央行整體工作安排,專注于數字貨幣與金融科技創新發展,并開展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究工作。
新任所長穆長春最近幾次就數字貨幣發展發表了觀點,并發布了《Libra與數字貨幣》的公開課,詳細解讀了中國數字貨幣DC/EP,并回答了市場對Libra等熱點問題的關注。
穆長春對中國版數字貨幣進行了明確的定義,稱其為“具有價值特征的數字支付工具”,功能屬性與紙鈔完全相同,只是形式上的數字化代替。中國版數字貨幣無需賬戶即可進行價值轉移。在具體場景中,只需要手機上有DC/EP的數字錢包,不需要網絡,只要兩個手機碰在一起,就可以進行轉賬。相比之下,傳統的電子支付在沒有信號的環境下是無法實現的。此外,中國版數字貨幣也不需要綁定任何銀行賬戶,擺脫了傳統銀行賬戶體系的限制。
穆長春強調,央行執著于數字貨幣研發的首要目的是為了保護貨幣主權和法幣地位,并滿足居民消費的隱私權需求。他表示,公眾有匿名支付的需求,但目前的支付工具都與傳統銀行賬戶體系緊密關聯,無法滿足消費者的匿名支付需求,也無法完全取代現金支付。央行數字貨幣能夠同時保持現金的屬性和主要價值特征,并滿足便攜性和匿名性的需求。
穆長春表示,目前DC/EP采用的是雙層運營體系,即人民銀行對商業銀行或商業機構對公眾。這樣的構架既符合中國國情,又能調動市場機構的積極性。
之前有媒體報道稱,央行將在未來幾個月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