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30|瀏覽:260
這是監管層首次公開提出要打擊比特幣挖礦,這值得我們進一步解讀。這次會議的一明一暗兩個意思和一個關鍵點:
1. 首先,國家明確提出打擊比特幣挖礦的目的是為了防范金融風險,防止個體風險蔓延到社會。比特幣挖礦和交易也是監管的關注重點之一。
2. 其次,該消息也暗示監管機構認為當前環境面臨嚴重的金融風險,為了避免這種風險爆發并擾亂金融秩序,國家要提前采取防范措施。
3. 關鍵點在于“防范個體風險向社會領域傳遞”。
這個風險的主要來源可能是海外,特別是美國。美國政府大量放水導致資金過剩,推高了幾乎所有投資品和商品(包括比特幣)的價格,全球范圍內開始出現通貨膨脹。一旦這種風險引爆,將對全球造成影響。因此,國家正在提前做好準備,并嚴格防止個體卷入這種風險,特別提到了比特幣挖礦和交易。
實際上,個人也應該注意并提前防范這種風險,避免使用影響生活資金進行杠桿操縱、高風險投資和負債投資。
國家明確提出打擊比特幣挖礦的原因可能還在于,部分比特幣挖礦利用的是火力發電,與國家的碳中和發展策略相矛盾。
總之,國家擔心的是個體散戶的不理性行為對社會造成的影響。無論國家的政策如何,未來包括比特幣挖礦在內的整個礦業都可能會發生兩個重大變化:基于工作證明的數字貨幣挖礦可能會大規模轉移到海外,即使在國內,可能也僅限于水力發電為主的地區;挖礦企業為了防范風險可能會逐漸面向企業和大資金投資者,而不再開放給個體散戶。
消息傳出后,已經有大型礦業企業取消了針對散戶的礦機代購服務。未來有可能參與挖礦的門檻會非常高,以阻止散戶的參與。類似的情況也可能出現在以太坊挖礦、文件幣挖礦等國內礦業中,以避開監管風險不再直接面向散戶。
一般投資者除了應對政策帶來的麻煩外,還要長期面臨出入金問題。但事實上,受影響最大的是散戶。因此,目前整個行業明顯傳遞出一個信號:小額散戶參與的門檻越來越高,未來資金較少的散戶在這個領域尋找機會的空間將越來越小。
國家希望通過治理整頓讓中小散戶退出該領域,以避免散戶難以控制風險、投資損失引發社會動蕩。因此,理解國家政策時,我們需要從風險控制的角度考慮。投資者要對所有風險,包括監管風險有清晰的認識,并決定是否能承受這個領域的各種風險。這也是對每個理性投資者的考驗。
熱點: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