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9|瀏覽:275
今日,上海相關監管部門表示,將加大監管防控力度,打擊虛擬幣交易。并再度將虛擬幣相關炒作定性為未經批準非法公開融資行為。
此前有業內人士曾直言,此次區塊鏈的火熱,是“國家隊入場”,首先清理的便是“野路子”的炒幣行為,這意味著幣圈的騙子們“末日”就要到了。如今,監管層多次強調打擊炒幣行為,似乎也正印證著這樣的預言。
再定性炒幣行為屬非法公開融資行為
上海監管稱,近年來,與虛擬貨幣相關的炒作(如ICO、IFO、IEO、IMO和STO等)花樣翻新、投機盛行,價格暴漲暴跌,風險快速聚集。相關融資主體通過違規發售、流通代幣,向投資者籌集資金或比特幣、以太坊等虛擬貨幣,其本質上屬于未經批準非法公開融資行為,涉嫌非法發售代幣票券、非法發行證券以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違法犯罪,嚴重擾亂經濟金融秩序。
實際上,這并非是央行首次對虛擬幣的炒作及融資進行定性。早在2012年到2013年間,比特幣價格從200多美元,一路狂飆數倍1000多美元,主要玩家來自中國。2013年12月,央行就曾發布《關于防范比特幣風險的通知》稱,比特幣等虛擬幣并非合法的貨幣。當時便引發了比特幣等數字貨幣的大跌走勢。
此后,ICO等以比特幣、EOS為基礎的融資行為再度火爆,央行再度出手整治。2017年9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發布《關于防范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對ICO和虛擬貨幣交易場所進行清理整頓,境內虛擬貨幣交易規模大幅下降,有效避免了虛擬貨幣價格暴漲暴跌對我國金融市場的沖擊。此后,針對在境外架設服務器向境內居民提供虛擬貨幣交易服務的行為,進一步加強監管,并從支付結算端入手持續加強清理整頓。
此外,央行還曾叫停虛擬幣交易平臺的人民幣交易業務,并勒令第三方支付等平臺停止與相關交易平臺合作。不少大型交易平臺不得不將相關業務搬離中國。
圍剿虛擬幣炒作多家區塊鏈公司已被查
在此次《公告》中,上海市金融穩定聯席會議辦公室、人民銀行上海總部要求,積極開展上海地區相關集中清理整治,于2017年10月底完成當時已發現的13家ICO平臺和10家虛擬貨幣交易平臺的清理整頓。在集中清理整治之后,繼續保持高壓態勢,對監測發現的參與虛擬貨幣活動的機構,采取約談、檢查、取締等監管措施,及時化解相關風險。
“近日,在區塊鏈技術推廣宣傳過程中,虛擬貨幣炒作有抬頭跡象?!薄豆妗分赋?,上海市金融穩定聯席會議辦公室、人民銀行上??偛柯摵仙虾J袇^兩級各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