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30|瀏覽:272
隨著地方國資母基金的落地,對專業基金管理人的需求也相應增大。過去一周,安徽、廣東、江蘇、湖北、山東、湖南等省市開始面向全國乃至全球招募優秀GP。與此同時,一級市場上的GP普遍面臨“募資難”的狀態,甚至有投資機構全員募資的傳言。
母基金管理者表示,現在各機構都在主動尋找國資母基金募資,并帶著項目來。面對不同風格的GP,承擔投資回報和產業引導雙重責任的母基金將如何考量呢?
專業度是選擇GP的首要條件。現在投資人的專業度對于機構發展至關重要。現在的母基金選擇GP時特別關注有產業特色、具備專業性壁壘的機構,即使成立時間不長,歷史業績相對單薄,也會考慮出資。
市場上已經有幾種好的機構類型。一種是聚焦產業,在某些垂直賽道里深耕,專業度拉滿,成為行業領軍者,隨著專業度的提升,將更早地捕捉到機會,對初創企業的生態賦能也會更加高效。還有一種是由有產業背景的公司發起的基金,他們既懂產業,又懂投資,通過提供產業資源為初創企業提供幫助,抓住產業賽道里的細分機會。還有一類能服務創新源頭的基金,抓住國內技術成果轉化到商業企業的痛點,幫助科研院所、高校等完善它們的成果轉化體系,獲得了不少好項目。
除了專業度,另一個關鍵是“屬地化”。母基金成立的使命之一就是招商引資。選擇基金管理人時,母基金格外重視將屬地獨有的資源稟賦和區域紅利展示給GP,希望加深GP對屬地化的理解。母基金會給GP持續的投入時間和資源,在投資落地的過程中幫助GP對接當地的政策資源,實現多方共贏。
無論是專業化還是屬地化,都對GP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場正進入一個優勝劣汰的質變階段,每年基金管理人的數量都在下降。GP需要穿越周期,真正把握住產業發展的機會,才能生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