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2|瀏覽:307
8月10日,在第三屆中國金融四十人伊春論壇上,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宣布消息,引起各界關注。
幾乎同時,在《中國人民銀行年報2018》中,央行提出要有序推進數字貨幣研發,防范虛擬代幣風險,并建立法定數字貨幣專項工作組,推進相關領域金融標準的編制。中國數字貨幣的頂層設計思路與實踐步驟基本成型。
數字貨幣具有貨幣屬性,研究數字貨幣的本質是追求零售支付系統的便捷性、快捷性、低成本,同時也考慮安全性和保護隱私。早在幾年前,央行行長周小川就為央行數字貨幣指明方向。去年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記者會上,周小川公開表示,央行研發的數字貨幣叫做DCEP(DC,Digital Currency,是數字貨幣;EP,Electronic Payment,是電子支付)。
與國外數字貨幣相比,中國數字貨幣更注重服務實體經濟和具有更豐富的支付內涵。
央行的數字貨幣采取雙層運營體系,即先將數字貨幣兌換給銀行或其他機構,再由這些機構兌換給公眾。類似于金融科技公司推崇的B2B2C模式,央行數字貨幣對金融機構青睞有加。金融機構擁有強大的技術創新能力和完善的電子支付基礎設施,可以與央行進行有益的補充。
數字貨幣服務的重要目標是高頻小額零售業務場景。在數字貨幣的發展過程中,商業銀行和第三方支付機構可以提供豐富的建議和支持。
央行數字貨幣的推出有助于提高支付特別是跨境支付的效率。引入區塊鏈技術和數字貨幣可以節省跨境支付的成本,實現開放的支付環境。跨境支付是數字貨幣的應用重點,全球跨境支付總金額巨大,引入數字貨幣可以帶來不可小覷的利潤。
央行數字貨幣的推出對于搶占跨境市場具有重要意義。然而,我們的焦點不應該只停留在降低成本上。央行的數字貨幣有更豐富的內涵和前景,不僅夯實數字金融支付生態,還促進實體零售交易。數字貨幣已開啟一個新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