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30|瀏覽:242
Web1.0至3.0由中心化到去中心化。Web1.0到3.0是從用戶只讀到用戶擁有的過程。Web1.0是閱讀式互聯網,用戶為信息的瀏覽者。Web2.0是可讀可寫互聯網,用戶既是瀏覽者,也是內容的制造者。Web3.0是去中心化的可獲得價值互聯網,用戶既是內容的創造者,也是內容的擁有者,數據歸用戶所有,每個人都能掌握自己的(數字)身份、資產和數據。
Web1.0定位門戶互聯網。Web1.0大約從1991年持續到2004年,定位為門戶互聯網,為中心化模式,網站信息通常以文本或圖像的形式呈現,用戶為內容消費者,被動接受網站提供的信息。代表企業有雅虎、谷歌、百度等。相關核心技術包括數據存儲、處理和傳輸等。
Web2.0定位平臺互聯網。從2004年至今,都處于Web2.0時期,該時期定位平臺互聯網,為中心化模式。內容由用戶創造,平臺擁有。收益由平臺分配。代表企業有谷歌、Facebook、Twitter等。相關核心技術包含大數據、云計算等。
Web3.0定位用戶互聯網。Web3.0概念于2014年提出,定位用戶互聯網,為去中心化模式。Web3.0是開源協議,但通過密碼經濟學集體所有;獨立于傳統組織,代碼按規定執行;重視開源軟件、用戶對數據的所有權以及無許可訪問,創造一個共同的身份和協作意識。代表應用有比特幣、以太坊等。相關核心技術包括區塊鏈等。
Web3.0擁有4項典型特征。Web3.0的典型特征包括去中心化、機器信任、創作經濟和數字原生;經濟特征包括創作者經濟鼓勵公建共享、分布式創新促進快速迭代、開放經濟圈加速價值流動。
Web3.0技術演進。多元迭代,區塊鏈為核心。Web1.0-Web3.0的技術演進,從硬件載體、計算、存儲、網絡、操作系統和交互技術方面迭代。最核心的部分是在Web3.0時代,進行區塊鏈技術的革新,以及分布式計算、儲存的突破等。四層架構,多元技術。Web3.0可分為四層,分別為基礎層、軟件層、交互層和應用層。其中,基礎設施和網絡層是Web3.0推進的關鍵。借助人工智能等相關軟件以及可穿戴設備等交互終端,Web3.0可應用于金融、游戲等領域。整體多元技術多維發展。Web3.0的基礎層的技術多樣,其中關鍵的技術有區塊鏈、隱私計算、分布式存儲、5G等。另外包括邊緣計算、密碼學、智能合約等技術。基礎層的技術奠定了Web3.0產生及發展基本。
Web3.0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