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30|瀏覽:248
這一期開始先問各位關注老爺一個問題,你們或者你們身邊有沒有在玩BTC的朋友,(老貓自己也在玩)。老貓收到幾個剛入圈的小白問老貓,剛接觸處BTC連他的由來、特點、價值什么都不知道,該如何入手呢。老貓這一期就帶各位觀眾老爺們來揭秘一下BTC的底細。
首先就是BTC的由來,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爆發,引發了全球經濟危機。這場風暴早期出現在美國次級房屋信貸市場,大批借貸者無法按時還款,逐步引起流動性危機。加上美國政府為了緩解危機大量發行美元救市,更加暴露出中心化模式的致命缺點:由于交易雙方之間缺乏信任,往往需要中心化機構進行擔保,但這并不能保證雙方都會履約,或者中心機構一定能發揮正面作用。
2008年11月1日,中本聰(SatoshiNakamoto)發布比特幣白皮書,詳細闡述了比特幣的運行機制。比特幣運用區塊鏈技術建立了一個基于加密技術的去中心化支付系統,解決了交易信任問題。該系統通過使用工作量證明機制和點對點網絡對公開的交易進行記錄,交易雙方在不需要第三方機構的情況下,也能正常進行比特幣交易。
2009年1月3日,比特幣區塊鏈的創世區塊被中本聰挖出,并產生了50個BTC的區塊獎勵,標志著比特幣的正式問世。2009年1月12日,HalFinney從中本聰處獲得10個BTC,由此產生了第一筆比特幣轉賬交易。
BTC的特點: 1.去中心化:傳統的經濟模式里,貨幣由政府機構發行,交易雙方的個人基本信息和轉賬交易等信息都掌握在銀行等第三方機構的數據庫里,由這些機構集中管理。這些機構掌握的信息資料齊全,能對交易雙方做出較為準確的信用評估,以及在出現糾紛后進行公正的仲裁。所以交易雙方會在它們的介入和擔保后,再進行交易。交易雙方只可以查閱與自己相關的數據,這就是中心化的管理模式。然而,在比特幣的去中心化模式里,機構既沒有發行比特幣的權利,也無權記錄和管理用戶信息。比特幣網絡采用分布式記賬的方式,保證每一筆交易都被公開記錄,并同步到整個區塊鏈中,人人可查。同時,由于比特幣區塊鏈采用了特殊的數據結構,以及使用工作量證明進行計算的共識算法,因此保證了區塊內交易記錄無法被篡改。這種運行模式公信力非常強,不需要第三方機構介入。
2.私密性:比特幣采用密碼學的方式對個人身份進行確認以及對資產進行加密保護。在比特幣區塊網絡建立一個賬戶,不需要上傳任何有關身份背景的證明資料,只要擁有私鑰,就能真正掌控對應地址中的比特幣。所有交易都是匿名進行的,其他用戶在查詢區塊交易記錄時,只能查詢到某一地址向另一地址轉賬的比特幣數量,無法將交易雙方鎖定為某個具體的人,因此不會泄露個人信息。同時,比特幣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可在全球范圍內流通,它的流通性是傳統貨幣無法比擬的。
3:自主性:用戶的比特幣由用戶通過私鑰進行控制,可以被隔離保存在任何存儲介質內,且任何人都不能強制收取費用。用戶保管好私鑰不泄露代表了其擁有該資產的絕對主權。
BTC的價值: 1.昂貴,目前每一枚比特幣的挖礦成本已經高達數萬美元
2.物稀,鉆石之所以昂貴,是因為鉆石具有稀缺性。如果鉆石像黃金白銀一樣普遍,恐怕也難以支撐起高昂的價格。比特幣也具有稀缺性,比特幣總量2100萬枚。而鉆石雖然稀有,但時不時出現新的礦場,因此總量未知,從這個角度看,比特幣比鉆石更為稀缺。起初人們并未認識到比特幣的價值,曾有一名程序員花了1萬枚比特幣購買了兩個披薩,目前來看,這名程序員似乎錯過了幾個億。
3.共識的結果,通過了解比特幣的挖礦原理可以知道,比特幣的發行過程,就是一個記賬的過程,是礦工勞動的產物,不是憑空發行的。比特幣依靠算力發行,信用來自所有礦工共識。也就是說,每一枚比特幣的發行,實際上是經過的全網所有礦工的認可的,這是一種礦工之間形成的共識機制。總之從商品角度來看,比特幣價值支撐源于挖礦成本;從貨幣角度來看,比特幣價值支撐源于共識。
好了今天的內容到這里也快要結束了,觀眾老爺們還有什么不懂的可以在下面評論出來也可以私信老貓,老貓都可以為你們解答。觀眾老爺們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