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9|瀏覽:286
區塊鏈是一種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的智能合約。它可被應用于物流與供應鏈、建筑全生命周期、房屋租賃、保險、跨鏈、游戲等領域。上海樹圖區塊鏈研究院院長龍凡認為,區塊鏈的真正價值在于“信任機器”。它通過公開、透明、可追溯、不可更改的分布式賬本,確保社會生活中缺乏的信任得以建立。一旦區塊鏈被廣泛應用,有望重塑生產關系,解放生產力。龍凡認為,區塊鏈的意義不亞于前兩次的工業革命和互聯網革命。
在論壇上,中國建筑學會副理事長曹嘉明介紹了“區塊鏈+建筑”的應用現狀。他指出,區塊鏈在建筑行業的獨特之處在于解決了跨主體的數據交流問題,并幫助建立了低成本的誠信體系。雖然區塊鏈并不能直接保證數據的真實性,但它提供了信息溯源的真實性,從而減少了繁瑣的流程和證明材料,提高了項目效率和可靠性。
關于區塊鏈與工業互聯網的融合發展問題,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李頡認為,區塊鏈技術可以為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提供數據確權、可信數據與交易、隱私保護等基本功能。
至于區塊鏈的研究水平和挑戰,上海交通大學區塊鏈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中國計算機學會區塊鏈專委會主任斯雪明表示,國內區塊鏈的優勢在于專利申請數量與授權數量領先,部分前沿技術取得突破,區塊鏈平臺初具規模,區塊鏈標準化進程加快。然而,目前還需要加強自主創新能力,突破關鍵技術短板,與其他前沿技術融合,培養高端復合型人才,提升區塊鏈平臺與生態影響力,并解決行業應用推廣受到監管障礙和技術政策相對落后的問題。
在區塊鏈的監管問題上,龍凡認為,區塊鏈是一項顛覆式的技術,既帶來挑戰,也帶來機遇。只有正確把握監管的尺度,才能為區塊鏈技術提供健康發展的環境。中國電子標準化技術協會副理事長、原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巡視員韓俊則認為,在技術快速發展階段,任何創新技術都會經歷野蠻生長的過程。隨著技術成熟和龍頭企業的崛起,應用標準化成為社會共識。目前,工信部正在加快制定區塊鏈標準體系建設指南。
上海樹圖區塊鏈研究院首席技術官伍鳴提倡建立區塊鏈標準,以規范行業發展。他認為,建立區塊鏈標準可以減少用戶的認知成本,降低產業間的溝通成本,規范競爭、促進合作和鼓勵創新。同時,國家可以爭取在國際標準制定和規則制定方面發揮作用,為實體經濟的發展鋪平道路。由于區塊鏈行業的技術迭代速度快,企業競爭激烈,涉及的產業鏈層級多,因此制定區塊鏈標準變得非常緊迫。
了解到,樹圖區塊鏈以樹圖結構組織區塊,能夠高速出塊、允許分叉,并且可以有效利用并發區塊。其每秒可處理的交易量是比特幣的428倍,以太坊的75倍。樹圖區塊鏈被譽為第三代公有鏈系列,突破了區塊鏈核心關鍵技術的瓶頸。目前,樹圖區塊鏈研究院正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同時致力于制定區塊鏈服務能力評價、區塊鏈跨鏈技術規范、區塊鏈物聯網應用參考架構等團體標準。
熱點:區塊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