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9|瀏覽:279
自2014年起,中國人民銀行就正式啟動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究,成為最早進行數字貨幣研究和試驗的央行。
今年以來,數字貨幣一直受到各界廣泛關注。4月份,中國人民銀行在雄安新區、深圳市、成都市、蘇州市開展了數字貨幣試點。8月份,新聞報道了雄安新區的麥當勞等公司試點數字貨幣,并且蘇州的部分公務員以數字貨幣形式領取工資。10月份,深圳市人民政府聯合人民銀行推出了數字人民幣紅包試點。人民銀行副行長范一飛在9月份還公開表示,數字人民幣研發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并正在進行內部封閉測試。
國外的數字貨幣也在快速發展,據研究顯示,全球約有70%的央行都在關注數字貨幣,并且英國、日本、瑞典、新加坡等多個國家正在推進央行數字貨幣的研發。
數字貨幣是一種以數字形式存在、沒有實物形態的貨幣。其中,各國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被稱為法定數字貨幣。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數字貨幣被稱為數字人民幣。數字貨幣與虛擬貨幣不同,數字貨幣是央行發行的,具有國家主權信用背書,并具備無限法償能力的貨幣;而虛擬貨幣是由私人主體發行的,被某個群體所使用和接受的數字貨幣,虛擬貨幣缺乏信用背書和資產支持,具有較高的可替代性。此外,網絡空間中的各種代幣,如比特幣、以太幣等也屬于虛擬貨幣。即使與法定數字貨幣保持一定的兌換比例,虛擬貨幣只是起到代幣的作用,而不是法定數字貨幣。數字貨幣也與電子貨幣、移動支付不同,數字貨幣是貨幣形態的變化,不需要紙幣做支撐,與銀行賬戶之間的聯系較為松散;電子貨幣、移動支付是支付方式或支付渠道的變化,沒有改變貨幣形態,仍然依賴銀行賬戶,與銀行賬戶之間的聯系較為緊密。
數字貨幣的出現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是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的共同作用。從科技進步方面來看,密碼算法、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終端存儲、人工智能等科技的發展為數字貨幣提供了技術基礎。從經濟發展方面來看,隨著經濟的發展,各類支付和結算行為變得更加頻繁,對貨幣的需求也越來越大。逐步替代紙幣,采用央行法定數字貨幣可以有效節約成本,并有助于降低貨幣運行成本。而從經濟數字化發展的角度來看,每個時代都有相應的貨幣形態,如農業經濟時代的實物貨幣和貴金屬貨幣,工業經濟時代的紙質信用貨幣,數字經濟時代也需要數字貨幣來完善金融基礎設施,更好地為經濟發展提供服務。
中國央行在數字貨幣發行方面采用了雙層運營體系,目前重點是替代流通中的現金M0。實際上,數字貨幣的發行采用了央行和商業銀行雙層運營的體系,即央行發放數字貨幣給商業銀行,商業銀行再將數字貨幣發放給公眾。采用這種雙層運營的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央行和商業銀行的優勢,使用商業銀行的資源、人才和技術等,同時也可以有效避免央行數字貨幣與商業銀行存款貨幣之間的競爭關系。特別是從信用貨幣創造的角度來看,需要商業銀行通過貸款創造存款的方式進行信用貨幣創造,所以在數字貨幣發行方面采用雙層運營體系是必要的。目前,央行數字貨幣的重點是替代流通中的現金M0,與紙質人民幣可以進行等值兌換,而不是替代狹義貨幣M1和廣義貨幣M
熱點:數字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