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9|瀏覽:277
作者:林春挺
[劍橋大學研究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5月10日,全球比特幣“挖礦”的年耗電量大約是149.37太瓦時,相當于耗電排名第25名的越南一年的用電量。中國“挖礦”算力占全球總挖礦算力的70%左右。]
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瘋狂“挖礦”的時代,似乎行將終結。
6月9日,青海省工信廳下發《關于全面關停虛擬貨幣“挖礦”項目的通知》(下稱“通知”),提出對有關虛擬貨幣“挖礦”行為開展清理整頓。
該通知要求,嚴禁各地區立項批復各類虛擬貨幣“挖礦”項目,對現有的各類虛擬貨幣“挖礦”項目全面關停。與此同時,堅決查處糾正以大數據、超算中心等名義立項但從事虛擬貨幣“挖礦”的項目主體。制止向虛擬貨幣“挖礦”行為提供場所、電力支持。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青海省是國務院金融委發聲“打擊比特幣‘挖礦和交易”后,第三個作出響應的省份。
同在6月9日,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發布“關于加強行業信息共享,有效防范支付風險的提示”,再次提示虛擬貨幣的風險。當天,在微博和百度上,輸入“火幣”“幣安”“歐易”等關鍵詞時,彈出的是“搜索結果未予顯示”等提示。
“政策對比特幣‘挖礦的態度已經很明確了。”國內虛擬貨幣“挖礦”行業一位知情人士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說,現在大部分“礦主”聞風喪膽,開始外逃。
今年4月,中山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教授孫偉曾到四川調研虛擬貨幣“挖礦”,他對第一財經表示,目前,有不少“礦主”已經關停在四川的“礦場”,并轉移到俄羅斯、芬蘭、加拿大等允許比特幣交易且電力過剩的國家。
他預計,國家會繼續出臺規章制度和政策,態度鮮明有力地打擊比特幣“挖礦”和交易行為。
“挖礦”能耗的“無底洞”
在青海省工信廳下發上述通知之前,5月25日,內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