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8|瀏覽:280
1、挖礦會消耗大量電力,而國內電力緊張。
2、挖礦對環境不友好,世界各國都在推動碳中和。
根據劍橋大學新興金融中心持續更新的數據和挖礦算力分布圖,本文提供了一個觀察幣圈的新角度。
挖礦消耗的電力超乎想象。
挖礦主要是通過"工作量證明"來獲得比特幣的獎勵,這是比特幣系統的核心機制。
所謂的"工作"就是使用專業設備進行大量復雜的計算。隨著爭奪比特幣獎勵的競爭加劇,設備也不斷升級。最初挖礦使用個人電腦,后來發展成專業礦機。礦機需要大量電力運轉,而礦機的大規模集中會形成礦場。
劍橋大學的研究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5月24日,全球比特幣挖礦年耗電量約為112.57太瓦時。預估的最低值為37.6太瓦時,最高值為290.48太瓦時。
可以通過以下國家的年耗電量來理解這個數據(數據來源:IndexMundi):
排在英國之前的國家有:中國、美國、俄羅斯、日本、意大利、德國、加拿大、巴西、南韓、法國。
劍橋大學還制作了一個比特幣挖礦地圖,用于統計各國在挖礦中貢獻的算力比例。在今年4月,中國貢獻了65%的算力,遙遙領先于第二名美國的7.24%...
從時間的角度來看,過去8個月,中國貢獻了70%的算力。第二名是俄羅斯的6.08%,第三名是美國的5.29%。
繼續深挖中國算力的分布情況,前五個挖礦圣地分別是:新疆(主要使用火電)、四川(主要使用水電)、內蒙古(主要使用火電)、云南(主要使用水電)、甘肅(主要使用火電),這些地方電費豐富且廉價。
一些人認為,挖礦消耗電力多是正常的,其他工廠也消耗大量電力,為什么只針對我們呢?
如果我們的前提是"供電本身就緊張",那么耗費大量電力去生產對經濟沒有等值貢獻的事物,這樣是否合規呢?
以云南省為例,由于今年5月的干旱,云南的主要水庫嚴重透支,水電發電不及預期,電力供應存在約70萬千瓦的缺口,需要進行錯峰限電,供電量減少10%到30%。
挖礦導致二氧化碳排放增加
我們無法回避的問題之一就是"全球變暖"。根據美銀證券的推測,全球比特幣網絡每年向大氣中排放6000萬噸二氧化碳,占全球排放量的1%,相當于希臘一年的排放量。
每年排放6000萬噸二氧化碳,將使全球氣溫在20年內上升2℃。全球氣溫上升2℃將導致2.8億人居住的大片陸地被淹沒。
"碳中和"是十四五重要國策的關鍵,主要有兩個目標:
1、在2030年之前實現"碳達峰",即二氧化碳排放總量達到峰值后不再增長,并逐漸減少。
2、在2060年之前實現"碳中和",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產業調整等手段,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其中一個細分目標是將全球變暖限制在1.5℃以內,這需要各國在能源、土地、城市、基礎設施和工業系統等方面進行快速而深遠的轉型。
根據《巴黎協定》,按照全球溫升的理想狀態,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需要從2020年開始進入下降通道,到2050年基本實現凈零排放,并大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而根據2018年的數據,中國的電力與熱力部門的碳排放占比最高,達到51%。挖礦所需的絕大部分是電力和熱力。
挖礦與以上所有目標相沖突。
"十四五"時期是中國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關鍵時期。中國面臨著減排壓力,各個部門的碳排放配額將逐步收緊,碳交易的價格也會逐步上升。
特斯拉在2020年光賣碳配額就賺了14億。
因此,內蒙古要全面清理和關閉挖礦項目,并設立舉報平臺的出發點已經很明確:
地方經濟發展需要電力,但也面臨著全面減碳的環保壓力。
挖礦對當地經濟沒有實質性貢獻,卻占用了大量電力資源。如果碳排放超標,需要額外花錢購買碳排放配額。
此外,挖礦還涉嫌洗錢。
挖礦會停下嗎?
國內礦場會因為打壓而停止運營嗎?從短期來看,可能會暫時停擺。
然而,礦場的總算力下降,挖礦的收益反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