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8|瀏覽:267
比特幣是國內的熱門話題,多數人對其陌生又熟悉。我們熟悉的是比特幣的各類負面新聞,比如鄭某因“炒幣”暴虧2000萬元,弒女攜妻一躍而下卻茍活;陌生的是世人缺乏對比特幣的了解,霧里看花,不識廬山真面目。
近期,比特幣的價格回落,比特幣在國內遇冷,各地封堵“挖礦”,多次發文稱比特幣等虛擬加密貨幣影響金融秩序,重點打擊比特幣“挖礦”和交易的行為,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有人稱,比特幣國內遇冷,各地封堵“挖礦”行為,理想主義者將何去何從?比特幣怎么會跟理想者扯上關系?
比特幣的誤解
事實上,關于比特幣的負面新聞,皆源于人們的貪婪。懷揣著賭徒心理的人們用“杠桿合約”的手段,在“幣圈”夢想一夜暴富,而那些手握“現貨”的比特幣擁有者卻絲毫不慌。10年前,比特幣一文不值;10年后,比特幣一幣難求,能夠堅持10年的人,活該一夜暴富。
另外,比特幣是否影響金融秩序呢?答案是肯定的。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比特幣保障了勞動成果。當人們將資金存入銀行時,就好比簽訂協議,可印刷鈔票的行為是違約的,人們口袋中的鈔票可能在一夜之間變成一堆廢紙。
因此,關于比特幣等虛擬加密貨幣,只能用“影響”這一中性詞加以描述。另外,世界不少地區支持外國人在當地開戶并存入一定的美金后,就能獲得居留權,而比特幣恰好解決兌換大量的美金等外匯的難題,至于移民的功與過,不作討論。
比特幣與理性主義者
人們對于比特幣的誤解就在于將比特幣視作“炒幣投機”的工具,而忽視背后的人文關懷。其實比特幣是理想主義者的技術結晶。比特幣是最初的區塊鏈技術,有兩層含義,一是分布式的數據庫,二是對銀行等金融機構深惡痛絕,認為其無形中奪去大量弱者的勞動成果。比特幣系統的特點就是人人都可以參與,人們為比特幣系統“挖礦”,提供所需的硬件性能,記錄他人提交的數據,并獲取比特幣獎勵,而比特幣的交易也通過比特幣系統。
后來,人們基于比特幣系統(區塊鏈1.0技術)創造出許多新鮮的玩意,比如將區塊鏈技術與互聯網內容相結合,人們在系統內“勞動”,創造出有價值的資訊,獲得虛擬加密貨幣的獎勵,并依據獎勵的數量而獲取系統的管理權限,票選擁有部署硬件設備的權利。
這就是理想主義者的理想世界,人們實實在在地占有生產資料,這是一種全新的生產關系,這種生產關系在理想主義者看來,其符合互聯網時代的生產力發展要求。但是,國內比特幣等遇冷,各地封堵“挖礦”,理想主義者何去何從呢?
理想世界的破滅
區塊鏈的愛好者們分為兩派,分別是“幣圈”和“鏈圈”,其中不乏理想主義者。因為語言的貧乏,所以部分理想主義者采用一些荒誕的方式去闡釋比特幣等的巨大前景,令人忍俊不禁。
但是比特幣等有著很大的潛力,在金融支付領域是一種創新,只不過遭遇了諸多的挫折。目前,內蒙古、青海、云南等地相繼重拳出擊,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挖礦”和交易已被封堵,反倒是蘋果和谷歌支付在Coinbase等交易所的支持下,接納比特幣借記卡。
對此,您有何看法?您認為比特幣等是理想主義嗎?比特幣等在國內遇冷,遭遇封堵,是什么原因呢?
來源:新浪財經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