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7|瀏覽:276
在全球數字經濟加速發展且通脹預期上漲的情況下,比特幣的價值儲存功能已成為一種“全球共識”。許多投資機構和上市公司選擇使用比特幣替代黃金等貴金屬,用于資產配置,實現對沖通脹的效果。因此,自2020年底以來,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整個加密資產市場發生了巨大變化,比特幣已成為全球范圍內的“新主流資產”。
穩定幣是一項重要的區塊鏈技術應用,被認為具有改變全球支付體系的潛力。穩定幣的價值與某種法定貨幣掛鉤,實現價格穩定,具備一定的貨幣屬性,并兼具區塊鏈加密資產的技術優勢,可以當前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開始關注和研究穩定幣的監管問題,并形成了一系列可借鑒的監管原則。要推動合規穩定幣在全球范圍內得到廣泛接受,需要國際社會達成共識,并形成共同遵守的國際規則,這需要國際組織的參與和各國的協調合作。
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加密資產不僅可以作為另類資產進行投資,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成為振興實體經濟的推動力。加密資產不僅具有內在的經濟價值,還具有可信的權益證明屬性,同時可以使資產在數字世界高效流動。區塊鏈技術是一種顛覆性技術,有望構建“價值互聯網”,推動整個經濟體系實現技術、組織和效率變革,并為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做出重要貢獻。
以版權為例,版權作為一種資產,往往存在權益不清晰、流動性較低等問題。但將版權上鏈形成加密資產后,背后的權屬關系和歷史交易信息將變得清晰透明。同時,這些加密資產在鏈上可以進行低成本的流通交易,提高交易速度,通過鏈上驗證和轉移資產權益,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安全性。
重要的是,技術創新和金融創新必須為實體經濟服務,否則其價值非常有限。因此,需要積極引導加密資產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實際服務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金融和實體經濟的良性循環,才能展現技術的價值和威力。
值得注意的是,加密資產行業在合規性等方面面臨挑戰,存在著詐騙、洗錢、非法融資等非法活動與區塊鏈加密資產的流動。目前,加密資產對金融體系的穩定性尚未產生實質影響,但市場操縱、欺詐、投資者保護不足和洗錢等問題已引起各國監管機構的極度關注。
(作者為中國通信工業協會區塊鏈專委會輪值主席、火幣大學校長) 作者:于佳寧 責編:徐悅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