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7|瀏覽:264
亞歷山大在BitcoinMagazine上撰寫的專欄文章中指出,雖然比特幣最初被設計為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但它也具備出色的價值儲存和避險特性,類似于黃金這樣的保值工具。然而,有些專家認為黃金是最安全的傳統投資工具之一,而另一種常見觀點是金融工具是良好的通貨膨脹對沖工具。
然而,亞歷山大指出,這些關于黃金和比特幣的觀點并不能完全反映實際情況。要全面了解這兩種金融工具在通貨膨脹對沖、價值儲存和避險方面的表現,就需要進行分析。
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過去五年里,美元因通貨膨脹導致購買力損失近11%。亞歷山大解釋說:“這并不奇怪,因為像美元這樣的法定貨幣,其供應沒有固定限制,并且中央銀行不斷印鈔,從而導致通貨膨脹。要使資產成為一種體面的通貨膨脹對沖工具,它必須保持至少與通貨膨脹率相等的增值,以保護投資者免受法定貨幣貶值的影響。”
根據過去五年SPDR Gold Shares(GLD)的表現,投資者可以看到黃金保持了近54%的價值增長。然而,亞歷山大認為比特幣在這方面更勝一籌。他表示:“在過去五年中,即使在比特幣最近的價格下跌和2018年的熊市后,比特幣的價格仍然保持了近7500%的增長,這表明加密貨幣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通貨膨脹對沖工具。”
由于比特幣的供應上限是2100萬個硬幣,并且每四年新硬幣供應量會減半,比特幣在協議級別上具有硬編碼的通貨緊縮貨幣政策。基于這個原因,在加密貨幣需求較高的情況下,比特幣的供應無法增加。
與此同時,由于新供應量不斷減少,即使需求保持不變,比特幣也會長期經歷價格上漲。除了具有高度彈性和不可逆轉的區塊鏈網絡之外,這也使比特幣成為出色的價值儲存工具。
黃金也是一種高度稀缺的資產,但與石油不同,黃金的產量可以根據需求的變化而調整。然而,由于地球上的庫存量有限,黃金的年產量通常僅占總供應量的2%左右。
出于這個原因,以及由于黃金的特性使其無法從其他材料中破壞或合成,黃金也是一種很好的價值儲存工具,并經歷長期的價格上漲。然而,在這一領域中,比特幣比黃金具有更大的優勢。盡管比特幣可以在沒有任何中介的情況下輕松用于點對點支付,但沒有類似使用黃金條購買產品或服務的系統。
亞歷山大還提到,即在整體市場動蕩時能保值或增值的金融工具,比特幣和黃金與其他資產類別的相關性相對較低。因此,這兩種工具都具備避險資產的特性,使其與其他工具區分開來。他指出,從通貨膨脹對沖、價值儲存和避險資產的角度來看,比特幣具備成為黃金和其他貴金屬替代品的必要品質。盡管受到批評,但許多企業和機構投資者仍然選擇投資比特幣,以保護其資產免受大流行和隨后的經濟影響。
最后,亞歷山大總結道,憑借其出色的價值儲存特性、更高的購買力和廣泛的應用性,比特幣有潛力勝過黃金,成為對抗通貨膨脹和市場波動的標準資產。
資料來源:FX168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