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7|瀏覽:291
數字貨幣真的要落地了!
8月14日,商務部發文稱將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及中西部具備條件的試點地區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分析指出,這將重構支付生態,引爆萬億規模的市場。
人民幣大消息!28個省市將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
8月14日早,商務部印發《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總體方案》的通知。
在“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任務、具體舉措及責任分工”部分提出: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及中西部具備條件的試點地區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人民銀行制定政策保障措施;先由深圳、成都、蘇州、雄安新區等地及未來冬奧場景相關部門協助推進,后續視情擴大到其他地區。
全面深化試點地區為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涪陵區等21個市轄區)、海南、大連、廈門、青島、深圳、石家莊、長春、哈爾濱、南京、杭州、合肥、濟南、武漢、廣州、成都、貴陽、昆明、西安、烏魯木齊、蘇州、威海和河北雄安新區、貴州貴安新區、陜西西咸新區等28個省市(區域)。
數字貨幣概念集體暴漲!
消息出來后,A股數字貨幣概念大漲近3%。 等數字貨幣概念股均漲逾4%。 截至收盤,數字貨幣板塊上漲3.48%,報1440.67點,板塊內35只上漲,2只平盤,0下跌,概念板塊排名第二位。其中,匯金股份報11.66元,直線漲停。另外,國民技術、信息發展、飛天誠信、數字認證分別漲8.34%、7.21%、6.66%、6.08%,漲幅逾5%的數字貨幣概念股共8只。
此前8月5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獨家獲悉,深圳等地大規模測試數字錢包應用,為數字貨幣正式落地進行測試準備。(詳見:重磅!四大行正在大規模內測數字貨幣App,可憑手機號完成轉賬)
從“數字貨幣”落地場景看,可實現充值、提現、轉賬、掃碼消費等,其中轉賬僅憑對方手機號就可以進行,并正在測試無網絡轉賬功能。支付邏輯與微信、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類似,用戶可互相掃描二維碼支付。
具體來看,注冊App需在四大行分別開立數字錢包,數字錢包分別掛靠各銀行的賬戶,用戶可將資金充值入錢包。充值方式可選擇網銀充值、綁卡充值等。
延伸閱讀:什么是數字貨幣?
央行數字貨幣落地無疑一個大消息。但是,央行數字貨幣究竟是什么?
此前,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對其進行了清晰定義,即"其功能屬性與紙鈔完全一樣,只不過是數字化形態","是具有價值特征的數字支付工具"。
即央行數字貨幣的金融本質:人民幣現鈔一致。
央行數字貨幣就是指中央發行的數字貨幣,屬于央行負債,具有國家信用,與法定貨幣等值。
中國央行數字貨幣還跟別的央行數字貨幣不太一樣,它的英文簡稱叫做"DC/EP"。
DC=digitalcurrency就是數字貨幣EP=electronicpayment則是電子支付
定位上,DC/EP是M0替代(紙鈔和硬幣),而不是M1(M0+活期存款)、M2(M1+定期存款)。
此外,中泰金融分析,央行數字貨幣運營體系與人民幣一致:雙層運營體系。人民銀行先把數字貨幣兌換給銀行或者是其他運營機構,再由這些機構兌換給公眾。
央行數字貨幣和支付寶、微信支付有什么不同呢?
第一:央行數字貨幣屬于流通中現金,而非銀行存款 而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第三方互聯網支付,走的是商業銀行存款貨幣結算,屬于M1和M2級別的數字化,不具有M0級別法律效力,更不可能取代M0。
M0:一般指的是流通中的現金 M1:一般包括M0+各單位的活期存款, M2:包括M1+居民儲蓄存款+單位定期存款+單位其他存款+證券公司客戶保證金。
第二,央行數字貨幣支付只需要電,央行數字貨幣的優勢是可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