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6|瀏覽:259
在4月11日晚間舉行的“財經前沿——2021:全球經濟強勁復蘇?”會議上,發布了《2021全球經濟信心指數報告》。報告稱,在全球經濟復蘇的背景下,將會帶動各國股市回升。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副部長許召元介紹,該報告主要內容基于課題組問卷調查結果。問卷調查對象包括政府機構人士、專家學者、金融業、企業實體高官和境外人士。總體來看,受訪者認為2021年全球經濟增長速度在3.4%左右。由于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為負4%,預期3.4%的增長相較于2020年仍具有較大的恢復。
全球經濟復蘇帶動大宗商品價格指數的回升。從國內來看,很多大宗商品價格,包括鋼鐵、銅、化工產品價格上漲非常快,這與全球經濟復蘇密切相關。受訪者認為,四個受全球經濟復蘇帶動最大的產業分別是生物醫藥、信息技術服務、新能源汽車和新型消費。
就中國今年最有成長前景的行業而言,受訪者的排序是信息技術服務、生物醫藥、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在中國經濟的風險點中,受訪者認為,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排名第一,中美經貿關系和中國經濟發展國際環境排名第二,企業債務風險排名第三,居民消費不振甚至出現下滑排名第四。
在會議上,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副總裁朱民提出,今年是政策轉型年,去年是應對疫情,今年走向恢復、走向發展,政策都在變化,投資者要了解背景,政策不確定性很大。
面對這種情況,朱民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要保守,做好“守財”的事,要保護好2019年、2020年的投資收益;二是不要盲目追隨2021年的政策熱點;三是要觀察中長期的結構變化,比如人口老齡化、碳中和和數字化轉型等。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表示:“今年全球經濟增長形勢很樂觀,對中國經濟增長形勢尤其樂觀,但要關注相對優勢的縮小給市場帶來的不確定性。”
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國家高端智庫首席專家、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蔡昉表示,我國現在最需要的是消費需求,要培養中等收入群體,包括脫離絕對貧困后的群體、城市中的務工人群。“如果不能通過消費大規模復蘇引導整個中國經濟回到正軌,可能會產生長期趨勢慢變量的提前兌現。”
(編輯張偉) 來源:證券日報網朱寶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