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5|瀏覽:300
據了解,被封禁的賬號包括幣圈的知名意見領袖(KOL),涵蓋了幣圈各個領域。其中包括專注于加密貨幣合約市場的個人分析師、加密貨幣錢包的官方賬號、比特幣推廣者以及加密貨幣礦工等。甚至連一些頭部區塊鏈媒體的官方賬號也被封禁。這些賬號中的大部分已經擁有數十萬粉絲,并且每天都有高度互動。
對于幣圈人士來說,這是一場監管風波后的余波。根據公開資料,本次封禁的賬號中,有超過34位幣圈頭部KOL獲得了認證,運營時間都超過了三年,粉絲數量超過了100萬。其中大部分賬號的名稱都帶有“比特幣”、“區塊鏈”等字眼。
封禁后,一些被影響的博主迅速推出之前備好的微博小號。一位被封禁的博主整理了一個小號對應名單,為受影響的大V們提供了一個傳送門,讓他們的粉絲能夠快速找到他們以前關注的博主。幸存下來的大V們也紛紛幫忙轉發這個名單。然而,由于粉絲數量和互動量急劇下降,這些幣圈大V們昔日的輝煌已逝去。
一些幸存下來的“大V”開始改變自己的用戶名,刪除名稱中的“比特幣”和“區塊鏈”等字眼,或者改為英文的“Crypto”、“Bitcoin”。一些博主則自嘲轉型為攝影博主、美食博主,甚至申請了“感情博主”的認證。
這并不是幣圈相關賬號第一次被微博封禁。2019年12月,波場創始人孫宇晨和幣安聯合創始人何一的微博賬號也先后被封。此后,他們又注冊了小號,并以抽獎的方式宣布回歸,但不久后再次被封禁。最終,孫宇晨和何一的言論基本消失在了微博中。
除了KOL、分析師和自媒體賬號,一些加密貨幣交易所的微博賬號也遭到了封禁。2021年3月,幣安、火幣、歐易(曾的OKEx)等多家交易所的官方微博賬號被封,無法打開,并顯示違反了法律法規和微博社區公約。
那么為什么幣圈人士和機構的微博賬號頻繁被封禁呢?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監管趨嚴。自5月以來,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主持召開了一次會議,提及要加強對金融活動的監管,打擊比特幣挖礦和交易行為,以防止個體風險傳遞到社會領域。在這種監管趨嚴的環境下,幣圈的一舉一動成為了眾矢之的。
而被封禁的幣圈大V中,很多人的行為本就處于灰色地帶。一位幣圈人士表示:“一些帶單老師、合約分析師先取一個‘區塊鏈、‘比特幣字眼的昵稱,通過各種方法獲得認證黃V,或者通過灰色渠道購買認證號,打造一個賬號主頁。然后在微博上發布市場分析,引導粉絲進入合約市場甚至是收費群,并對粉絲進行二次收割。”
目前在微博上搜索超級話題“比特幣”,可以看到很多市場分析師的相關內容。而這些帖子中的技術指標和操作建議每天都會更新。吸引來的粉絲也成為了他們收割的對象。
此外,一些自稱為區塊鏈技術的“布道者”通過打造個人形象,如宣稱自己有博士學位、發布美艷自拍和炫富照片等方式,吸引粉絲關注。在微博中搜索關鍵詞“比特幣”,會發現有超過千位相關博主,其中有數百萬粉絲,簡介中充滿了“投資”和“行情分析”的字眼,還會留下個人微信號或公眾號進行引流。
建立了在炒幣群體中的信任基礎后,大V們會和一些交易所或項目方進行商務合作,推廣交易所的運營活動或者幣種。這樣,他們就可以變現了。
封禁事件截斷了這些人的一部分“財路”。對于此次封禁,網友們的態度不一。有人認為“少了他們,幣圈安靜了很多”,也有人嘲諷這些大V們只在乎利益。
來源:界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