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0|瀏覽:258
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孫繼月劉懿萍
互聯網金融在過去短短幾年蓬勃發展起來,并對相應的金融業務、金融子行業、市場以及整個金融體系都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通過對相關互聯網金融業務的研究看,互聯網金融目前對傳統金融領域的替代性或“顛覆性”沖擊,以及對中國金融體系的實質性影響整體是有限的。
融合作用大于替代作用
在傳統金融業務互聯網化方面,互聯網技術更多是支持、融合、彌補作用,而非替代作用。互聯網技術與傳統金融業務的融合以及傳統金融業務的信息化服務基本是夯實傳統金融發展的基礎,有利于傳統金融的可持續發展和競爭力的保持,互聯網金融仍然是傳統金融的一種完善和補充。
在支付清算領域,第三方支付和互聯網支付占支付體系約1.8%,對傳統支付體系的影響整體有限。值得注意的是,第三方支付對傳統支付體系是具有替代性的,但是對金融體系基礎設施完善整體卻是一種有益補充。
在網絡貸款領域,2013年人人貸的規模略超600億元,在社會融資體系中的作用十分有限。2013年全國全年社會融資規模為17.3萬億元,人民幣貸款增加8.9萬億元,網絡貸款占整個社會融資的比重不足0.35%,占人民幣貸款的比重約為0.675%。
虛擬貨幣對中國金融體系基本沒有影響。由于國內貨幣金融監管當局嚴控互聯網虛擬貨幣的發展和使用,國內互聯網虛擬貨幣的影響極其有限。
互聯網金融業務最具有影響力的領域是互聯網貨幣基金,即以余額寶為代表的“寶寶們”,主要在于跨界影響銀行部門的活期存款和協議存款。
互聯網金融對銀行沖擊大
首先,第三方支付的蓬勃發展使得存、貸、匯等服務的渠道多元化,是支付結算體系的一個競爭者,同時第三方支付將逐步向主體性和實質性金融服務滲透,將在信用創造和融資服務等領域與銀行等展開正面競爭。
其次,銀行業面臨著金融體系“資本性”脫媒和互聯網“技術性”脫媒的雙重沖擊。伴隨著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和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中國銀行業面臨著金融體系諸如影子銀行業務的“資本性”脫媒和互聯網金融業務“技術性”脫媒的雙重沖擊,而且互聯網的發展和普及放大了金融脫媒的沖擊。
再次,銀行目前遭受互聯網金融業務發展最為直接的壓力,是存款吸收能力下降及存款成本上升?;ヂ摼W金融產品高息吸收的資金最終要投放到貨幣市場,委托銀行做資產管理或拆借給商業銀行,目前超過8成是協議存款。原來在銀行表內的活期存款轉變為銀行體系之外的貨幣基金資產,再以協議存款的方式又進入銀行的資產負債表,而銀行要支付比活期存款高十多倍的成本,其后的利差也被極大地擠壓。
最后,互聯網金融可能深刻改變銀行服務思維及經營模式。
互聯網金融改變金融體系
互聯網金融作為新興的一種金融業務模式,甚至被稱為第三種金融業態,其演進和發展必將導致整個金融體系主體、結構、市場、產品和風險分布等的變化。
一是互聯網金融一定程度上將加速金融體系的創新步伐?;ヂ摼W金融可得性強、公平性高、便利性好,對于普通民眾和中小企業而言,是非常好的一種創新性金融服務。比如余額寶推出之后,絕大部分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都推出了類似的具有創新意義的競爭性產品,這對于加速金融創新步伐具有創新推動意義。
二是互聯網金融有利于傳統金融行業的加速轉型?;ヂ摼W金融作為“野蠻人”,將迫使傳
熱點: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