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6|瀏覽:308
P2P是當下的熱詞,有倆個語景,一個是指分布式點對點網絡(Peer to Peer network)。這是區塊鏈的底層網絡。由此衍生出分布式記賬,和去中心化的商業模式。另一個是互聯網金融,個體之間(Person to Person)通過互聯網平臺的借貸融資。這個現在成為熱詞,是因為P2P平臺頻頻爆雷跑路,基本上全軍覆滅。
互聯網金融四年前開始興起,借助互聯網和科技金融的光鮮外衣,攻城掠地,風頭無倆,基本上,電梯里,地鐵上,各種主要的戶外媒體廣告都被其占領,數百億的P2P平臺比比皆是。
其實P2P的融資模式一直是中國民間金融的主要模式,中國現有的銀行和資本體系實在是無法滿足大部分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也無法提供足夠豐富點理財產品滿足草根化的投資需求。投和融之間巨大的匹配需求是P2P平臺肥沃的土壤。
理論上,依托互聯網結合大數據分析技術,依據概率法則,應該可以構建一個可以信賴的信用和風險管理體系,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提供穩定的支撐。
但是實際上,大部分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只是將互聯網作為市場和推廣手段,所謂的大數據風控,在中國當下數據缺失,成本高昂的情況下,也只是徒有其表。而且絕大多數P2P平臺的核心都是營銷驅動。所謂產品都是來自不同形式的收益錯配。最終淪為龐式產品。在當下去杠桿的大環境下,監管稍微收緊,就風險暴露,聯鎖般的爆雷。
在如此灰暗的時刻,P2P是不是就是徹底的灰飛煙滅?
如同之前指出的,中國社會和民間P2P的需求一直是存在的。是難以抹去的。有問題就一定應該有答案。區塊鏈也許就是答案。
不考慮欺詐風險,P2P最主要的風險來自對風險和收益不合理的承諾以及由此形成的產品錯配(掛羊頭賣狗肉)。而要修正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實現端到端的自動化,透明化。如同管道一樣,讓收益和風險自主流動,摒棄人為修飾和信用背書。建立完全對等,對稱的自動化P2P信用網絡。
區塊鏈的P2P技術就是未來P2P金融的新基礎。可以想象這樣的場景:我們基于公共賬本和智能合約構建了遍布各種經濟生態的價值流動網絡。價值和風險以token的形式在這個網絡中流動。每個token都是一個收益和風險不可分割的量子。投資和融資端都是通過交換token量子實現交易。這樣的交易,既實現了無中介的成本優勢和效率,又保證了去信用的風險透明。在這個網絡中,每個端點(個人)都可以自由參與,自主決策。而網絡只是實現價值和風險的捆綁傳輸。
這就是P2P金融的區塊鏈模式。
來源:CROS曹博士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