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9|瀏覽:280
202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預計將下降6%,同樣將創下自二戰以來的最大降幅,能源需求的大幅下降是背后的最大因素。
202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為323億噸。1965年BP開始報告二氧化碳排放量時,這個數字是112億噸。55年來,全球碳排放量增加了兩倍。
自1965年以來,碳排放量只出現過幾次同比下降,但兩次都迅速反彈,并再次開始攀升。由于今年全球能源需求似乎已基本恢復,2021年可能是自1965年以來碳排放增幅最大的一年。
從區域來看,亞太地區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最大份額,是美國和歐盟排放量總和的兩倍多。亞太地區是中國和印度的所在地,這兩個國家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世界上兩個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
盡管以上三個地區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20年都有所下降,但中國是少數幾個碳排放量同比增長的國家之一。
2020年全球十大碳排放國與2019年相同。然而,伊朗超越了德國,沙特超越了印尼。在前10大排放國中,只有3個國家的排放量在過去十年中有所下降。目前,中國的碳排放量占全球的近三分之一。
然而,自1965年以來,沒有一個國家向大氣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超過美國。過去55年,美國向大氣排放的2780億噸二氧化碳占同期全球碳排放量的21.7%。中國緊隨其后,排放量為2180億噸。按照目前的排放速度,中國將超過美國,成為11年來最大的碳排放國。
無論發達國家采取何種行動,未來幾十年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驅動因素將是人口眾多、但人均排放量較低且仍在增長的地區。人均排放量的小幅增加可能導致總體排放量的大幅增加——亞太地區排放量的飆升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因此,當今世界最緊迫的需求是確保各國能夠在不嚴重依賴煤炭和其他化石燃料的情況下實現發展,因為這是目前現狀的原因——盡管有2020年的數字。
來源:FX168大陸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