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5|瀏覽:280
估計對于已經參與filecoin布局的投資者來說,心中早已有了答案,只是還需要更多能夠經得起考證的資料,來堅定自己的信仰。
眾所周知,filecoin是IPFS,也就是星際文件系統的激勵層,而IPFS的定位,是取代HTTP,成為下一代互聯網,也就是Web3.0時代的底層傳輸協議。
那么,到底什么是互聯網底層傳輸協議?IPFS又憑什么取代HTTP?
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我們必須從宏觀的角度了解整個互聯網的交互模型,因為只有在深入了解了互聯網的運行機制之后,才能真認識IPFS和fillecoin的巨大潛力。
互聯網是一個非常龐大且復雜的系統,為了讓不同廠商生產的硬件設備、開發的不同程序能夠實現信息互通,因此在設計之初就嚴格遵守著“分層”的設計理念。
互聯網的模型分為4層,每一層都有自己的功能,并且都依靠下一層提供支撐。例如應用層依靠傳輸層提供支撐、傳輸層依靠網際層提供支撐,凡是提供支撐的協議,都可以被稱為是上一層的底層協議。
之所以把HTTP協議稱為是互聯網的底層傳輸協議,是因為在互聯網交互模型中,HTTP離用戶最近,是用于服務器與本地瀏覽器的傳輸協議。換句話說,HTTP為我們使用互聯網的服務提供支撐。
HTTP采用B/S架構(Browser/Server,瀏覽器和服務器),只有極少部分的事務邏輯在用戶端實現,核心的數據存儲、數據處理等工作均由服務器負責。B/S架構的優勢是客戶端零維護、系統拓展性強:只要接通網絡,再由管理員分配一個用戶名和密碼,就可以使用網絡服務。但劣勢也同樣非常突出:服務器負荷大、安全可靠性差:一方面,服務器運行的數據非常臃腫,一旦服務器崩潰,整個網絡服務都將陷入癱瘓;另一方面,任何人或者機構只要掌握服務器,就可以拿到所有數據。
與HTTP高度中心化的架構不同,IPFS是一種點對點的分布式結構——在IPFS的世界中,所有設備不再有客戶端和服務器的區別,所有設備都擁有存儲數據的權限。文件在進入系統之后,被切片、加密后存儲在世界各地的多臺設備上,就算某一臺,或者某一部分的設備出現問題,也不影響整個網絡服務的正常運行,真正從源頭上解決了HTTP協議最讓人詬病的數據安全問題。
除了更加安全、可靠的數據存儲以外,IPFS相比HTTP至少還有2個顯著優勢:
一是更高效的數據存儲。數據處理、讀寫工作由多臺設備同時分擔,極大緩解設備壓力,進而大幅提升服務效率。
二是更實惠的數據存儲。目前很多中小企業、個人用戶都是在阿里、百度等大型企業租賃服務器,基本屬于賣方市場,當所有設備都可以存儲數據的IPFS得到普及,數據存儲服務的成本有望大幅降低。
由于IPFS表現出來的種種技術優勢,目前已經有大量企業、機構自愿加入到了IPFS的落地進程。
例如微軟、谷歌、京東、華為,都已經公開發展IPFS,尤其是今年5月,中科院云計算中心分布式存儲(IPFS)實驗室正式成立,更是被眾多圈內人士視為行業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現在讓我們回歸正題,filecoin的未來價值大嗎?
IPFS對存儲節點的質量和數量要求非常高,但如果沒有利益驅使,根本沒有人愿意無償貢獻存儲和帶寬。為了激勵個人和企業積極使用IPFS,協議實驗室從比特幣的經濟模型中得到啟發,并且研發出了運行在IPFS上的生態應用filecoin。
filecoin礦工在經濟激勵下能為IPFS網絡貢獻大量節點,為基于IPFS的應用提供巨大的分布式存儲空間,帶來低成本、高性能的分布式存儲存儲服務;同時也因為是協議實驗室的官方應用,項目共識和通證價格深受IPFS的影響,二者本質上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共生關系。
從去年10月15日主網上線以來,filecoin全網有效算力已經超過9.9EiB,而且正以平均每天55PiB的速度迅猛增長。這些數據充分說明,IPFS和filecoin的項目共識仍在不斷提高,背靠Web3.0和IPFS的filecoin,未來極有可能成為與比特幣、以太坊齊名的主流幣、價值幣。
來源:百度 作者:老徐解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