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3|瀏覽:254
具體而言,央行營業管理部在以下幾方面取得了成就:
首先,持續探索金融創新,先后取得了一批首創性的金融創新服務成果。全國首批開展了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試點,為跨國公司的資金調劑提供了便利,有效支持了北京總部經濟發展。全國率先實施了本外幣合一銀行結算賬戶體系試點,降低了企業和銀行的運營成本。首創了“外匯衍生品銀企對接公共服務平臺”,已與外匯衍生品業務簽約金額達17.6億美元,為中小企業的匯率避險提供了有力支持。推動北京產權交易所成為全國首家實現實物資產跨境交易場內外匯結算和外匯原幣劃轉的交易所,提高了外匯資金結算效率,降低了交易雙方的成本。
其次,放寬金融市場準入,明顯加快了金融市場的對外開放步伐。征信評級市場進一步開放,外資信用評級機構標普和惠譽相繼獲準進入中國市場,全國第二家個人征信機構樸道征信在北京揭牌,為北京打造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和信用之都提供了助力。人民幣國際投貸基金在北京設立,進一步擴展了人民幣的跨境使用,為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提供了跨境資金支持。支持外資投資機構參與合格境內有限合伙人(QDLP)境外投資試點,試點額度提升至100億美元,進一步提高了北京資產管理行業的雙向開放水平。實施證券公司結售匯業務試點,提升了證券公司的跨境金融服務能力。
第三,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引領性的數字金融優勢不斷顯現。穩妥推進數字人民幣試點,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推動下,已經在更多場景中成功應用,目前已經覆蓋了35.5萬個冬奧場景,實現了交通出行、餐飲住宿等七大場景的全覆蓋。北京在全國率先開展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已經發布了3批22個金融科技創新應用項目,在創新應用數量、技術應用場景和申請主體多元化方面保持全國領先地位。還正式啟動了“京津冀征信鏈”建設,與各方合作打造了全國首個基于互聯網的涉企信用信息建設,推進信息互聯互通,探索創新的征信服務模式。金融服務科技型企業能力不斷提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為科創企業提供支持,如發布了“科創金融17條”和《進一步完善北京民營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體制機制行動方案(2021-2023年)》,同時開展了銀企對接活動,為科創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注入了新動力和活力。
最后,深化外匯管理改革,持續領先推進跨境貿易投融資便利化。持續推進中關村外債便利化試點,其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海淀園外債便利化試點額度已經由500萬美元提高到1000萬美元,保持了全國領先地位,并試點外債一次性登記,顯著降低了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跨境融資的成本。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試點擴容升級,全國率先實施承包工程企業境外資金集中管理,率先開展對外承包工程類誠信企業跨境人民幣結算便利化試點,有效節省了企業的跨境結算時間和成本,更好地服務于企業的“走出去”戰略。深入推進資本項目收入支付便利化業務,率先在全國實現了資本項目收入支付便利化線上辦理,有效解決了高新技術企業結匯的難題。并且有序開展了外籍人才薪酬購付匯便利化業務,積極推進了中資企業外派員工薪酬結匯試點,進一步優化了北京地區的用匯環境,提升了首都的國際形象和開放程度。
未來,央行營業管理部將按照首都的發展定位,深入推進“兩區”建設。一方面,加大力度推動重點任務落地,穩步擴大試點政策的成效。另一方面,主動借鑒國際和國內的先進經驗,圍繞北京的“四個中心”定位,緊密關注市場主體的需求,系統規劃和儲備創新政策。同時,還將研究擴大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試點和擴大外債一次性登記試點等創新政策。
熱點:數字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