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3|瀏覽:295
事實上,這個讀起來有點拗口的詞語,已經成為互聯網領域最火的概念之一,眾多初創企業、風險資本、甚至科技巨頭紛紛追逐,就如同追逐一只會下金蛋的母雞一樣,更有媒體稱今年為“元宇宙元年”。
那么,元宇宙究竟是什么?其究竟有何魔力,能夠引爆互聯網?元宇宙是新的風口,還是新的有機韭菜?
01
如何理解“元宇宙”?據資料顯示,這個概念早在1992年美國科幻作家尼爾·斯蒂文森的科幻小說《雪崩》中提出,原為“Metaverse”,Meta表示超越,verse表示宇宙,所以“元宇宙”直接翻譯過來,就是“超越宇宙”,其又被稱為是互聯網的下一個階段。“元宇宙”的頭號擁躉之一,馬克·扎克伯格這樣解釋“元宇宙”:“你可以將‘元宇宙想象成一個具象化的互聯網,在那里,你不只是觀看內容,而是身在其中。你感覺和其他人待在一起,獲得不同的體驗。這是你在2D平面應用程序或網頁上無法體驗到的,比如跳舞或者各種健身項目等。”
懂了,但又沒完全懂,有沒有更說人話的版本?通俗點解釋,元宇宙其實意思就是一個由增強現實(AR)、虛擬現實(VR)、人工智能(AI)等前沿技術支持、組成的一個虛擬時空間,它脫胎于現實世界、但又與現實世界互相影響,在這個與現實世界平行的虛擬的時空間內,人們有著一個自己的虛擬化身,可以在這個世界里生活、社交,通過生產或者工作獲得資源,去體驗不同的人生,一圓現實世界的夢。
類似的說法是不是有點眼熟?如果你是科幻電影迷,那么像《黑客帝國》、《頭號玩家》這些影片想必不會陌生,電影所描述的,就是“元宇宙”的一種表現。實際上,仔細留意就能發現,“元宇宙”并非什么新鮮玩意,其中一些觀點和概念已經被反復炒作多年,頗有“新瓶裝舊酒”的味道。當然,炒冷飯雖然簡單,但要炒得色香味俱全也并非易事,換了個新包裝的“元宇宙”,為何在今年就火了呢?
02
古時素有“天時、地利、人和”的說法,實際上,“元宇宙”概念的爆紅,也多少可以貼合這三個要素。
VR、AR、5G、AI、云計算、區塊鏈等前沿技術,正隨著科技的進步而開始逐漸成熟,甚至是一度被認為是“腦洞打開”的腦機接口技術,也已經初具雛形。今年4月份,由埃隆·馬斯克創辦的腦機接口公司Neuranlink,成功將腦機接口技術應用在猴子身上,讓猴子得以用“意念”去操縱電腦。
另一方面,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發布會、演唱會、展會等眾多真實場景搬到線上甚至是虛擬世界中舉行,此外,遠程協作與混合辦公常態化、邊緣計算加速發展等,也讓更多人意識到數字化社會的可能性,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元宇宙”的到來。
當然,最重要的,有錢能使鬼推磨,今年以來,就有多家公司借助“元宇宙”的概念完成融資上市。3月份,Roblox上市,其被視為帶來“元宇宙元年”的“元宇宙”第一概念股,上市首日公司估值就從一年前的40億美元升至超過400億美元;6月,社交巨頭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表示,未來五年左右時間,Facebook將從一家互聯網社交公司,變成一個“元宇宙”公司。
今年9月初,中青寶、湯姆貓、完美世界和長信科技等股票迎來暴漲,“元宇宙”概念的火爆,甚至引起了監管部門的關注,9月8日晚,湯姆貓收到深交所關注函,要求公司說明現有主營業務、主要產品與元宇宙概念的關聯性。中青寶方面也在公告中表示,“元宇宙”是一個巨大的概念和模式,公司尚處于初步探索階段,觸及概念相對較淺,對應產品尚在研發中。目前新游戲上線時間和地區受到諸多因素影響,存在不確定性。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Facebook、蘋果、騰訊、字節跳動、百度等互聯網巨頭都已經涉足“元宇宙”賽道,巨頭們的大手砸錢,也讓“元宇宙”引發了普通人的大量關注。
03
熱點:元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