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2|瀏覽:248
隨著AR/VR、AI、5G、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迭代更新,元宇宙的概念開始興起。2021年3月,Roblox的成功上市更是讓元宇宙由科幻走向現實,除Facebook外,各大科技互聯網巨頭和資本爭相跑步入場,“元宇宙”已然成為科技圈“最靚的崽”。
爆火的元宇宙,到底是什么?網上也是眾說紛紜,迄今,業界對“元宇宙”尚未有公認定義,為了加入這波資本的狂歡,各公司塑造“元宇宙”的方式也各出奇招。比較離譜的是某些社交APP也跳出來說自己是元宇宙...真真是啥牛鬼蛇神都敢出來蹦跶一下,要真這樣算,一個手機,是不是也可以高歌元宇宙了?
那么,在專業人士眼中,真正的元宇宙應該是怎樣的呢?暢銷書《元宇宙》作者、中關村大數據產業聯盟秘書長趙國棟用五個短句描述了元宇宙應該具有的特征:
- 自由自在的創造 - 自然而然的交流 - 隨時隨地的交易 - 亦真亦幻的體驗 - 亦實亦虛的場景
“我完全認同趙老師的觀點”,域乎科技CEO曹勝虎告訴我們,他認為,元宇宙是一個共創、共享、共治的虛擬世界,而區塊鏈技術將成為元宇宙的核心支點。
根據《元宇宙通證》一書,元宇宙有六大支撐技術BIGANT,分別為區塊鏈技術(Blockchain)、交互技術(Interactivity)、電子游戲技術(Game)、人工智能技術(Ai)、網絡及運算技術(Network)、物聯網技術(IOT)。
說到這,可能大家就會不由疑惑,明明是六大支撐技術,為何只說區塊鏈技術是核心支撐呢?這里我想引用美國社會學家尼爾·波斯曼(Neil Postman)所說的話:“技術改變不是加法,也不是減法,而是生態法。公元一千五百年,在印刷機發明五十年之后,我們擁有的不是一個多了印刷機的老歐洲,而是一個不同的歐洲”。
就像現在的互聯網,其誕生不止是讓社會增加了某種功能,而是讓整個社會生活、技術體系等都圍繞著它共創、共享、共治。眾所周知,一個世界運行的基本單位,首先是一個個體,即Identity(身份),然后在這個個體之上逐漸衍生組織團體,產生各種關系;其次是Economy(經濟),用以構建和維系“世界”運行。區塊鏈技術提供了元宇宙基礎的組織模式、治理模式、經濟模式所必需的技術架構,解決(Identity)和經濟(Economy)問題。
那么可能就有些懟懟要杠了,“身份”和“經濟”又不是必須區塊鏈才可以,在區塊鏈技術誕生以前,世界不也運行的好好的?STOP!這里有一個問題,雖然元宇宙是現實世界的映射,那現實世界的規則一定要移植到網絡世界嗎?
所以這里必須重申元宇宙的三共,共創、共享、共治。撇開沉浸式的設備不談,現有的網絡游戲其規則不就是現實世界的翻版嗎?而哪怕有一天技術達到了,如果沒有”三共“,頂多也就是現實世界衍生的全息游戲罷了。而要實現元宇宙的“三共”,則非區塊鏈不可,至少目前是這樣,除非哪天又蹦出一個能替代區塊鏈的全新技術,不過那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來源:域乎
熱點:元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