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1|瀏覽:260
11月19日,中國證監會北京監管局、北京地方金融監管局聯合公布首批擬納入資本市場金融科技創新試點的16個項目名單,其中包括了銀河證券和工商銀行聯合推出的“證券行業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創新試點”項目。這是數字人民幣的應用場景首次涉足證券行業,也是數字人民幣相關應用項目首次入選資本市場“監管沙盒”。
從初期試點的線下日常消費場景,到陸續接入稅收、公共事務、電商平臺等入口,數字人民幣應用正在朝著全場景覆蓋的目標不斷邁進。業內預計,憑借結算成本更低、支付效率更高、安全隱匿性更強等優勢,未來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將全面超過微信、支付寶等支付工具。
應用場景首次涉足證券行業
2021年3月,北京資本市場金融科技創新試點正式啟動,在業內被俗稱為資本市場“監管沙盒”。與此前由央行牽頭的“監管沙盒”相比,此次證監會版的“監管沙盒”既有繼承也有創新。
本次擬納入試點的首批16個項目中,共涉及15家牽頭申報單位,包括中國證券業協會等4家市場核心機構、銀河證券等4家證券公司,以及1家信用評級機構和1家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運營機構。聯合申報單位則包括多家市場核心機構、證券期貨經營機構、銀行以及科技企業。技術應用涉及了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以及安全多方計算等復合交叉技術應用;業務場景則包含智能投顧、智能運營等資本市場各類業務領域。
其中,“證券行業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創新試點”是唯一一個涉及數字人民幣的項目,這也是數字人民幣首次被證券行業應用于場外理財。
根據項目介紹,該方案圍繞客戶購買金融服務、購買理財產品的實際需求,結合數字人民幣的特征,設計了“數字人民幣購買付費金融服務”“三方存管體系下數字人民幣投資場外理財產品”“數字理財錢包體系下數字人民幣投資場外理財產品”等3種證券行業應用場景,以達到保障客戶資金安全、防范洗錢等違法交易行為,降低交易成本、提升金融運行效率的目的。
數字人民幣是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數字形式的法定貨幣,與實物人民幣等價,由指定運營機構參與運營并向公眾兌換,具有價值特征和法償性。
從2019年底開始,數字人民幣相繼在深圳、蘇州、成都等地啟動試點測試,已有包括6家國有銀行和兩家互聯網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成為試點機構。數字人民幣的發展已被多地納入“十四五”規劃中,并成為金融科技領域最熱門的領域。
央行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末,我國已累計開立數字人民幣個人錢包1.4億個,累計交易筆數1.5億,交易額近620億元。而交易額在今年6月底時僅為345億元,短短半年不到的時間,便實現了近倍速度的增長。
隨著數字人民幣首次拓展到證券行業,也標志著其應用場景深度的持續增加,預計未來應用的想象空間將擴大。
將成支付機構業務增長新抓手
近年來,全球電子支付尤其是移動支付發展迅猛。據統計,去年我國移動支付金額同比增長近25%,目前普及率已達86%。數字人民幣的出現,不僅將為公眾提供更加可信、安全的支付手段,在提升支付效率的同時還可以維護支付體系穩定。
在日前舉辦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展館內60多家商戶、100多臺自助售賣機上,均可使用數字人民幣。數字人民幣的使用對衣食住行實現全覆蓋,成為本屆進博會一大亮點。
近日,京東科技發布數據顯示,今年“雙十一”期間,有超過10萬人在京東App使用數字人民幣消費,累計訂單數超過24萬筆。從去年12月數字人民幣試點接入京東以來,已有近70萬用戶使用數字人民幣消費超180萬筆,累計消費金額近1.5億元。
此外,美團、滴滴、順豐、途牛等互聯網平臺,均已接入數字人民幣支付,數字人民幣試點場景正日益走進大眾生活。據統計,截至目前,數字人民幣試點場景已超過350萬個,覆蓋批發零售、餐飲文旅、教育醫療、公共交通、生活繳費、稅
熱點:數字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