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1|瀏覽:273
試點場景不斷拓展。比如在北京,學生可以使用數字人民幣購買學校紀念品;在上海,人們每天都可以在菜市場用數字人民幣買到新鮮果蔬;在成都,人們可以使用數字人民幣為身在異地的親人繳納醫保費;在西安,“復興壹號”智慧黨建平臺已經完成了10萬多筆數字人民幣黨費繳納。數字人民幣已經深入到各種日常生活場景中。
最近,在第六屆香港金融科技周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介紹說,已經有155萬家商戶支持數字人民幣錢包,涵蓋公共事務、餐飲服務、交通出行、購物消費和政務服務等領域。據了解,數字人民幣試點場景數量在今年6月底已經達到了132萬個,截至10月8日已經超過了350萬個。
業內人士認為,今年下半年數字人民幣試點場景加速拓展,主要得益于與企業尤其是互聯網平臺的互動聯結。比如,京東是數字人民幣參與電商大促場景的主要平臺。數據顯示,今年11月,超過10萬人在京東APP使用數字人民幣消費,累計訂單數超過24萬筆。網絡促銷活動對數字人民幣的推廣具有重要作用,也有利于為未來的推廣積累經驗。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指出,數字人民幣目前主要滿足國內零售支付需求。這意味著,數字人民幣需要接入盡可能多的場景,并接受穩定性和易用性的檢驗。易綱表示:“未來央行將根據試點情況,有針對性地完善數字人民幣設計和使用。”
數字人民幣的普惠性更加顯著。數字人民幣在設計上注重增強支付服務的可獲得性,不僅推出了滿足特定群體需求的硬件載具,還利用近場通信等技術開發離線支付功能,有助于實現隨時隨地的便捷支付,并防范由于通信網絡中斷導致的支付風險。數字人民幣的普惠性還延伸到了綠色低碳領域。比如,今年9月,美團在數字人民幣試點地區開展了“低碳騎行季”活動,每位用戶報名成功就可領取數字人民幣低碳出行紅包獎勵,用于支付美團單車騎行費用。
數字人民幣的便利性與安全性需要保持平衡。用戶對數字人民幣的使用體驗普遍認為非常方便,與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相似。但是,雖然用戶體驗相似,但數字人民幣與支付工具之間存在本質區別。“錢”與“錢包”是不同的概念。通過數字人民幣支付的資金直接進入商戶賬戶,沒有任何額外費用;而使用支付寶等工具進行提現時,需要支付手續費。
業內人士指出,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工具對無現金交易習慣的培養做出了巨大貢獻,它們的生態體系已經比較成熟,這為發展數字人民幣打下了一定基礎。然而,在支付工具背后,存在過度采集和販賣客戶信息、虛假交易等違法行為。
盡管使用數字人民幣與第三方支付工具并不沖突,但從客觀上講,數字人民幣其便利性不亞于第三方支付工具。出于對手續費和隱私安全的考慮,用戶可能更愿意選擇數字人民幣。易綱介紹說,央行下一步的研究工作之一是推動數字人民幣與現有電子支付工具之間的交互,實現安全與便捷的統一。
專家表示,未來,數字人民幣與第三方支付工具應該進一步結合,既要考慮使用場景的便利性,利用好現有工具及其生態,實現“錢”與“錢包”的互聯互通;同時也要加強數字人民幣的可控匿名屬性,切實保護個人隱私數據,滿足公眾的信息安全需求。便利性和安全性之間存在一定的矛盾,需要借助試點經驗和科技手段來實現相對平衡。
熱點:數字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