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0|瀏覽:284
據焦維新教授的分析,商業航天正逐漸成為世界航天產業的主導力量,整體向低成本、多樣化、規模化發展。
太空航天正經歷著巨變,不再是國家專有的科研和軍事項目。越來越多的商業公司通過技術和資源積累,推出了載人航天飛行計劃。商業公司的努力讓太空旅行變得普遍。
世界頂尖企業家的投入促進了太空飛行的商業化。埃隆·馬斯克在獲得NASA訂單之前就為SpaceX投入了1000萬美元。藍色起源的發展也得益于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的努力。維珍銀河完成商業化載人航天飛行也離不開理查德·布蘭森的投入。微軟的聯合創始人保羅·艾倫則正在努力建造世界最大的飛機Stratolaunch。
孫宇晨在12月22日宣布與藍色起源合作購買了6個席位。他還發起了“星辰大海”公益活動,表示將于2022年第四季度飛入太空與其他5位乘客一起,以激勵更多人參與太空旅游領域。
這種刺激作用讓人們看到了太空旅游的機會,吸引了更多資本和智力資源的投入,也可能影響各國相關政策。
商業公司能夠在執行中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因此商業化是太空旅游的必經之路。只有通過顛覆性創新,太空旅行才能找到低成本和低風險的道路。互聯網時代的企業家和年輕一代在創新方面能夠發揮獨特的作用,用商業化的方式推動太空旅行和航天,提升技術迭代速度和效率。
文章還分析了太空旅游的市場需求,指出已經有幾種成熟的形式,包括減輕重力飛機旅游業務、乘高空氣球旅游、亞軌道旅游和軌道旅游。商業公司可以利用自身優勢和可觸達的資源,深耕某個成熟領域或者開發新的領域,保持領先地位。
太空旅游的探索結果不僅會促進整個領域的發展,還將進一步降低太空旅游的門檻,讓更多人進入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