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9|瀏覽:267
比特幣的概念最早在2008年11月1日被提出,只用了3個月就被實現了,第一枚比特幣于2009年1月3日誕生。與我們所使用的貨幣不同,比特幣沒有發行機構,沒有實體依托,只要通過計算機的算力,就可以生產比特幣。看上去好像只要有一臺計算機,人人都可以擁有比特幣。然而事實并非如此,任何人都可以參與制造比特幣,但它的數量被嚴格控制在2100萬枚。目前大約還剩余300萬左右的比特幣等待開采。
比特幣的開采速度越來越慢,因為其特定的算法限制。最初的比特幣開采速度為每10分鐘50個,當數量達到總數的一半,也就是數量達到1050萬個的時候,開采速度降低到每10分鐘25個,數量達到1575萬個的時候,開采速度降低到每10分鐘12.5個,以此類推,最后一個比特幣預計將在2140年被開采完畢。
現在我們知道了比特幣的定義,其實就是一組經過特定算法加密的數據。接下來我們了解一下比特幣的作用。
比特幣其實就是一種虛擬貨幣,可以看成在網上流通的一種虛擬黃金,數量有限但價值極高。你可以使用比特幣購買東西,也可以兌換成各個國家的真實貨幣。由于比特幣保密性強且流通范圍廣,成為了很多不法分子最受歡迎的貨幣。
隨著比特幣的名氣越來越大,價值也越來越高,很多面向科技客戶的網站以及某些國家的銀行開始接受比特幣交易,甚至可以直接兌換現金。可以說,比特幣已經成為全球正式流通的貨幣。
比特幣的優勢非常明顯。首先,比特幣沒有像銀行那樣的機構進行把控,安全性和自由度極高。其次,只要有一臺能上網的設備,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開采、交易或收取比特幣,流通性很強。再者,操作比特幣需要私人加密秘鑰,只有擁有者能操作,安全性很高。最后,比特幣的匿名、免稅、無監管、無記錄特點使其保密性非常高。
比特幣的本質就是一種保密性極高、自由流通的虛擬貨幣。盡管價格不穩定,但其作用就是用于交易,為了獲取更多的利益。使用比特幣交易更自由、更隱秘、更安全,而且完全沒有需要繳納的稅費。但歸根結底,比特幣只是一段加密數據。數據只是數據,比特幣與其他數據并無區別。
盡管普通民眾可以自行承擔風險參與比特幣的浪潮,但我還是建議大家盡量保持理智。未來如果有更高級的計算機可以破解比特幣,或者使用更為復雜的算法制造出一種新的虛擬貨幣,能更自由、流通性更高、方便監管并且被全世界所接受的貨幣,那比特幣將會面臨何去何從呢?對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