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8|瀏覽:293
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團隊近期在埃迪卡拉紀高精度地質年代學研究中取得了重要進展。他們為揭示地球這一關鍵轉折期的演變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時間框架。11月3日,《科學進展》雜志在線發表了相關研究成果。
高精度地質年代學中,鋯石CA-ID-TIMSU-Pb定年方法是精準度最高的基準方法,但在我國的使用受到限制。所以,研究團隊希望建設國內的鋯石CA-ID-TIMSU-Pb年代學實驗室,以加強國內的研究能力。
在埃迪卡拉紀之前,地球進入了雪球時期,表面幾乎被冰雪覆蓋。這一時期的大氣和海洋系統的氧含量較低,海洋的主要成分是缺氧海水。在距今6.35億~5.39億年的埃迪卡拉紀后,地球逐漸從極端寒冷氣候中恢復過來,表層海洋以氧化海水為主,而底層海水則缺氧。伴隨著氧化事件的周期性發生,大氣中的氧含量逐步升高。海洋中的無機碳同位素也發生了劇烈波動,表明底層大洋可能發生了間歇性氧化。這一系列環境事件很可能導致了埃迪卡拉紀宏體復雜生物的繁盛,特別是動物的出現和分化,使海洋生態系統從以微生物為主導轉變為類似于現代海洋生態系統。
在埃迪卡拉紀時,地球的巖石圈、水圈、大氣圈和生物圈都發生了劇烈變化,宏體生物開始出現并演化,動物化石也開始出現。埃迪卡拉紀是地球宜居性演化的一個重要轉折期。
為了揭示埃迪卡拉紀地球表層各系統的演變和復雜生命崛起之間的關系和機制,高精度的地質年代學是非常關鍵的。
Shuram/DOUNCE事件是埃迪卡拉紀發生的最大海洋碳同位素負異常事件,在我國華南稱為DOUNCE事件。對于Shuram/DOUNCE事件的年齡、持續時間和成因機制等問題,存在著很大的爭議。
華南的埃迪卡拉紀陡山沱組保存了豐富的化石記錄,同時巖石類型也適合進行地球化學研究。以陡山沱組為基礎,研究團隊對其進行了高精度的地質年代學研究,確定了Shuram/DOUNCE事件的結束時間為早于5.56億年前。根據其他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