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8|瀏覽:279
氣的思想對書法觀念的影響是極其深刻的,集中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元氣”學說認為天地萬物的本原是氣,它構成了人與萬物的生命,自然也構成了書法藝術的生命。
二、“一氣”理論認為,萬物以氣為中介聯結成為一個整體,這就影響到書法中生命整體性的觀念。
三、“陰陽二氣”相摩相蕩的思想,對于書法形式感的創造有著深刻的啟迪。
四、氣論哲學中的“血氣”、“精氣”、“神氣”等理論,對于書法中的生命感的追求有直接的影響。
五、“養氣”的思想,對書法中獨特的生命頤養理論、書法家培植心胸和完善人格的理論都有著深刻的影響。因篇幅關系,本文只對前兩個方面展開論述。
元氣淋漓:書法的宇宙感
杜甫有一句題畫詩云:“元氣淋漓障猶濕。”其實,“元氣淋漓”也是書法家追求的至高境界。書法中以表現宇宙節奏和生命精神為根本目的的藝術觀念,就是在元氣論哲學的基礎上產生的。
生命是由“氣”決定的,世界萬物皆由一團元氣構成,這種思想,對書法的發展影響至深。書法以表現宇宙大化的活潑流行為根本,書法家以濕筆濡染,去摹仿天地混沌、迷離朦朧的根源之氣,并不是要刻畫出某一個固定的形象,而是著重表現出虛空流蕩的節奏和氤氳氣化的境界,而對于鑒賞者而言,撲面而來就是一個“氣”字。魏晉時期,剛剛獲得審美自覺的書法,接受了氣化的自然觀和宇宙觀。人在這時發現了自我,發現了自然、主體和藝術的溝通。書法中所引起的人們對自然物象的審美,也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時代。于是,以自然物象來形容書法的美感,就充斥于當時的書法理論之中。但自然萬物均源自混元一氣,書法從根源上說,還是要寫出宇宙根源之氣。
三國時期書法家鐘繇有兩句話,一為“用筆者天也,流美者地也”;一為“筆跡者界也,流美者人也。”這兩句話非常重要,它們觸及到了書法在筆法中追摹宇宙元氣流行變化的核心。鐘繇是一個深明玄學的人,他以“天”和“地”來說“用筆”和“流美”,顯示了從《周易》以來自然元氣化生萬物思想的影響。鐘繇將這一思想導入書法之中,認為用筆的神妙莫測,隱蔽難形,就像清氣上騰、塵埃飛揚之難言;而玄妙的用筆一旦流注于筆墨,則形成了筆跡,書法的美感遂形于目前,就像濁氣下凝、聚為大地萬物一樣。
書法的美,是一種動感的美,它是隨著筆墨的運動而成。書法家以一畫之筆跡,界破虛空,鑿破鴻蒙,所以,書法家就是要吮吸造化的元氣,發為生機流蕩的生命形式。
傳為王羲之作的《記白云先生書訣》中說:“書之氣,必達乎道,同混元之理。”“混元”是天地形成之初的原始狀態,是宇宙之初元氣未分的狀態。中國哲
熱點:元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