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6|瀏覽:246
隨著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的推進,數字貨幣越來越受到關注。主要經濟體央行開始推進主權數字貨幣的發展,中國數字人民幣試點已經啟動。數字貨幣的普及將對支付系統運行效率、包容性服務和安全產生積極影響。
數字貨幣的應用有助于降低支付系統的成本和提高效率。數字貨幣的發行可以降低紙幣和硬幣的印刷、發行和流通成本。此外,在流通過程中,金融機構需要承擔現金運輸、儲存和安全等成本。使用數字貨幣可以節省這些成本。數字貨幣的信息流和資本流高度統一,央行等發行方能夠直接獲取實時交易信息,這可以節省商業銀行的后臺清算、結算、對賬等多個環節,從而提高支付效率。
數字貨幣的應用有助于提高金融服務的包容性。使用數字貨幣可以突破空間、設施和銀行賬戶的限制。在傳統的支付方式下,擁有銀行賬戶是進行金融交易的基本條件。然而,有些人可能沒有銀行賬戶,特別是偏遠地區和行動不便的人。數字貨幣可以設計為松耦合賬戶,用戶在使用數字貨幣時不需要綁定銀行賬戶,這樣金融服務可以擴展到沒有傳統銀行賬戶的用戶,提高金融服務的可及性。
數字貨幣支付方便、低成本,在日常小額、頻繁交易中發揮積極作用。它不僅可以縮小普通人與數字金融服務的距離,還有助于減小欠發達地區和長尾人群在金融發展方面的差距,縮小傳統金融發展環境下的區域金融差距。
數字貨幣的應用有助于保護金融安全和金融消費者權益。數字貨幣采用數字加密等技術手段,在防復制、防偽方面優于紙幣和硬幣。交易信息直接由發行方獲取和存儲,降低了商業銀行和其他機構數據遭受惡意攻擊或內部人員篡改的風險,提高了交易安全性。使用數字貨幣也可以實現可控的匿名性,發行方保護用戶數據的隱私安全,交易信息不會從商業銀行和其他機構的系統中泄露。同時,央行掌握的交易信息可以支持政府跟蹤支付活動,提高對非法活動的調查、處罰和遏制的能力和效率,為整體經濟金融安全做出貢獻。
然而,數字貨幣發展過程中也需要關注和解決一些問題。首先是數字差距問題。數字服務通常依賴智能設備和移動互聯網。對于缺乏設備或無法理解和掌握數字貨幣使用方法的人來說,如老年人和低收入群體,他們應保有繼續使用傳統支付方式的權利,并確保各類人群能夠享受所需的金融服務。其次是數字貨幣與現有電子支付和移動支付系統的連接問題。目前,中國在移動支付領域具有世界領先的優勢。應充分利用現有的產業、技術和設施等基礎,做好連接整合,保護和激發市場實體的創新發展熱情,努力保持發展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