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6|瀏覽:271
一些交易平臺利用這個機會炒作虛擬貨幣,聲稱它們是超越金銀的避險資產,實際上是為了盈利而哄騙消費者參與虛擬貨幣交易。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最近發布了《關于參與海外虛擬貨幣交易平臺投機的風險提示》,再次警告消費者不要參與虛擬貨幣交易活動及相關投機。
2017年,中國人民銀行聯合七部門發布了《關于防范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明確指出虛擬貨幣交易和ICO行為是非法的金融活動。然而,一些虛擬貨幣交易平臺繼續通過海外注冊等方式從事相關違法活動,侵犯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因此,投資者必須警惕,保護自己的利益。
投資者應該認識到,虛擬貨幣市場的價格波動很大,存在巨大的風險。以比特幣為例,它在2月中旬達到了10500美元的高點,但在3月中旬跌至4000美元以下,一個月內下跌了63%,其中3月12日的跌幅接近39%。可見虛擬貨幣市場不是用于避險的市場。
虛擬貨幣交易市場是一個完全的投機市場,沒有傳統監管的視野,存在市場操縱和其他嚴重的非法問題。一些虛擬貨幣交易平臺通過將服務器設置到海外、更改注冊地點為海外、讓創始人和團隊主要成員留在海外等方式,逃避國內監管。然而,交易資金仍然來自國內,大多數投資者也是國內普通投資者。由于缺乏有效的監管,股票二級市場的投機方法在虛擬貨幣市場中更為突出,杠桿投資和場外資本配置等形式普遍存在。甚至一些平臺也通過各種手段操縱市場價格,單方面改變交易機制,凍結和挪用客戶資金。
投資虛擬貨幣的糾紛很可能面臨投訴不足、法院和仲裁受理困難等實際問題。此外,由于虛擬貨幣的匿名性,它自然對地下經濟、非法交易或灰色交易友好,可能被用于洗錢、逃稅和繞過資本控制等非法活動,一旦財產損失,可能難以恢復。
投資者應該警惕市場上充斥的各種虛假信息。由于普通投資者缺乏金融知識和風險意識,很容易被一些機構和平臺故意傳播的虛假信息所蒙蔽。此外,犯罪分子也很容易利用疫情期間的恐慌心理來欺騙投資者盲目購買虛擬貨幣,所以必須提高風險意識。
投資者還應該警惕個人和媒體的惡意炒作。近年來,一些錯誤、消極甚至扭曲的價值觀被廣泛宣傳,聲稱購買虛擬貨幣可以一夜致富、實現財富自由,或者把虛擬貨幣與一些政治事件聯系起來,這使得普通投資者失去了正確的財富觀。
除了投資者自己保持清醒的頭腦外,相關監管機構也應該堅決打擊這種現象。我們呼吁監管部門進一步加強投資者教育,嚴厲懲罰虛擬貨幣非法集資、金融欺詐、洗錢等違法行為;加強相關領域宣傳推廣內容管理;建立順暢、快速、有效的投訴舉報渠道,為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建設堅實的防火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