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6|瀏覽:275
1月4日,央行的數字人民幣(試點版)App正式上架各大安卓應用商店和蘋果AppStore,微眾銀行和網商銀行的數字人民幣錢包也同步正式上線,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數字人民幣的使用入口開通。
幾乎是同一時間,北京、上海、深圳等數字人民幣試點地區居民在美團App、美團外賣App訂外賣時已可選擇數字人民幣截至2022年1月10日,數字人民幣App試點版上架第一周,日均添加子錢包至美團App的用戶數環比上架前一周增長了19.81倍;美團平臺日均數字人民幣交易筆數環比上架前一周增長了42.68%;美團平臺日均數字人民幣交易金額環比上架前一周增長了64.41%。數字人民幣和生活服務平臺相互結合迸發出的能量初步顯露。
另外一個數據顯示,截止1月17日,數字人民幣(試點版)APP的下載量已經超過2000萬次。京東、小米商城等超過50多個平臺支持數字人民幣的使用和付款。
對比去年年底對數字人民幣進行的年度預測:兩大支付巨頭APP內支持開通使用數字人民幣入口,生活消費類場景持續重點推進布局,全量測試階段即將到來等等場面。距離元旦剛剛過去的不到一個月內,大半已經成為現實。
不禁要問,節奏如此之快的數字人民幣在剩余的11個月里還會朝著什么方向發展?
央行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在接受采訪時給出明確答案:下一步,人民銀行將按照國家“十四五”規劃部署,繼續穩妥推進數字人民幣研發試點,進一步深化在零售交易、生活繳費、政務服務等場景試點使用數字人民幣,把數字人民幣的研發試點落腳到服務實體經濟和百姓生活上去,讓更多的企業、個人能感受到數字人民幣的價值,充分激發產業各方的積極性。
從鄒司長的話里可以提煉出兩個重要的關鍵詞:“實體經濟”和“百姓生活”,也就是要讓數字人民幣更加“接地氣”,逐步展現出實踐普惠金融的價值。
事實上,數字人民幣也一直在沿著這條道路試驗。以美團發起的數字人民幣碳中和試點為例,數字人民幣試點中發放的數字人民幣紅包和支付獎勵劵,絕大多數被用于餐飲外賣、買菜購物等場景。其中,小額現金劵和滿減劵的使用率最高。大部分數字人民幣和民生消費券,都流入了餐飲外賣、買菜購物等普惠性的民生場景,也就是其背后的小微商戶中。要知道,美團2021年第三季度業績報告顯示,餐飲外賣日均交易筆數達到4360萬筆。
中小企業是我國經濟最重要的毛細血管,大多數分布在餐飲、住宿、零售等和民生緊密相關的服務行業,擁有龐大的數量,還緊密關乎著民生服務、社會穩定和群眾就業等重要層面。但中小微企業又天然對風險抵抗能力較低,屬于在疫情的影響下,最需要幫助群體之一。
央行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1月末,銀行、支付機構、清算機構等各類型支付服務主體共向實體經濟讓利約54.5億元,累計惠及市場主體超7300萬戶。
美團在數字人民幣試點中展露出的價值在于,在為中小微企業減負的同時,通過紅包和滿減劵等方式也在為中小微企業增加自身的造血能力。這種模式有別于僅僅通過發放一次消費劵就結束相關服務的活動,美團平臺同樣會因此獲取巨大的好處,最終形成了一個用戶、商戶、平臺和數字人民幣四方共贏的長久可持續模式。
對于美團來講,用戶數量和粘性必然都會有所增加,美團自身美譽度也會持續受益于碳中和等相關活動的開展。雖然數字人民幣能否讓相關產業鏈條完全盈利仍然需要時間驗證,但一旦找到合適的模式,或許已經站在產業鏈C位的美團可以給資本市場一個驚喜。目前能夠看到的是,美團已經以數字人民幣為依托,將影響力輻射到更多合作伙伴。
也就是說,像美團一樣,覆蓋豐富受理場景,連接廣泛真實商戶的平臺,最應該成為數字人民幣推動普惠金融落地的支點和翹板。
數字人民幣自誕生起就被認為是科技金融加速發展的成果之一,自帶價值特征和無限法償性。實時的清結算和非營利性定位都讓其天然適用于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