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6|瀏覽:239
Web3.0是一個非常前沿的話題,也是一個很老的話題。自2006年以來,Web3.0一詞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也是越來越多爭論的焦點。
1月7日,美國聽證會上Bitfury Group首席執行官Brian Brook又一次將Web3.0推向了高潮。
Brian Brook認為,互聯網1.0時代用戶只可獲取信息,不能夠編輯信息,因此Web1.0的特點為只讀。
Web2.0時代,用戶對于互聯網信息是可讀寫的,人人都可成為創作者。但這也衍生出一個問題,平臺權力過大,用戶成為一個個模糊不清可以被任意拿捏的單一數據存在。
用戶對于互聯網的在線身份,更像從中心化公司租借,因此賬戶容易受到黑客攻擊、操作、審查、丟失、封殺等風險。
在此基礎上,Brian Brook給出了Web3.0的定義:可讀寫,同時可擁有。
在Brian Brook進行了一番Web3.0的普及后,出席聽證會的議員中有人當眾喊出,必須保證Web3.0發生在美國。
然而,埃隆·馬斯克卻在媒體上公開諷刺Web3.0,他提到:“我不認為Web3.0真實存在,現在更像是市場營銷的熱詞。”
那么,Web3.0到底是什么?是一場喧囂的炒作,還是代表了未來演進的方向?
Web3.0:去中心化、用戶權利、無處不在
2014年,以太坊聯合創始人Gav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