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5|瀏覽:281
本書厘清了央行數字貨幣概念、內涵、外延與特征,闡釋央行數字貨幣產生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和技術邏輯,并且深入解讀了央行數字貨幣對世界貨幣體系產生的各種影響。書中還重點介紹并分析了我國央行數字貨幣的實施進展及面臨的問題和挑戰,為推動我國央行數字貨幣的研究、設計、發行決策提供參考和政策建議。
以下內容節選自《央行數字貨幣:理論、實踐與影響》。
文|白津夫葛紅玲
數字貨幣競爭中的人民幣國際化空間 數字貨幣的出現給了非美元貨幣重新洗牌國際金融市場的機會,對美元的領先地位形成威脅。伴隨中國經濟基礎進一步牢固,人民幣國際接受度的提高將對現有以美元為主的國際貨幣體系產生明顯的沖擊。自布雷頓森林體系垮臺后,美國已經習慣于自動接受由美元主導帶來的經濟紅利和金融霸權,通過SWIFT系統和美國操縱的國際經濟聯盟等手段不斷收割國際金融市場福利并轉嫁經濟風險。
然而,隨著數字人民幣的崛起和由數字人民幣串聯的新型區域經濟力量不斷增加,給不少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擁有高度地緣敏感性和國際政治傾向搖擺不定的區域,如東歐、中東、南亞諸國,帶來一個更經濟、更便捷、更少不平等政策干預的新金融體系依附選擇,美國及其盟友將可能失去對部分國際市場的把舵和監控能力。
不容忽視的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可能遭遇到潛在競爭對手的多方位打壓。在數字經濟時代,數字人民幣挑戰數字美元,數字美元驅逐數字人民幣的基本競爭態勢不會改變,數字人民幣將在國際貨幣競爭中生存。
數字貨幣支付拓寬人民幣國際化機會 通過人民幣數字化加快了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機會。盡管貨幣國際化的基礎差異很大,但數字化營造了同步競爭的空間,給予落后國家追趕的機會。貨幣數字化造就了央行數字貨幣,而央行數字貨幣更加體現數字化本身所具有的跨時空、無邊界的特點,更容易穿透邊界,包括地理和貨幣邊界,形成超常規的國際化途徑,對固有格局帶來沖擊。
在傳統模式下,貨幣通過國際支付或成為全球價值儲備工具實現國際化。在數字貨幣模式下,數字貨幣拓寬了貨幣國際化的方式,具有針對性地開辟新的貿易機會和國界以外的交換媒介。
因此,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央行數字貨幣可以被看作是提升人民幣國際化實力的新機會。其中,利用數字貨幣優勢提升數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可以表現為如下幾個領域:
首先,通過大宗商品數字結算,發揮買方優勢和規模效應,形成大宗商品現貨貿易數字貨幣的應用生態圈,提高了人民幣的國際話語權、定價權,逐步擴大數字人民幣結算規模。利用物聯網、區塊鏈、大數據等技術,可實現我國在大宗商品領域采用數字人民幣的交易結算機制,打破美元在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的壟斷。
其次,央行數字貨幣發行戰略與“一帶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