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3|瀏覽:273
區塊鏈技術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和加密算法等計算機技術在互聯網時代的創新應用模式。它通過以一種新的方式將這些技術結合起來,可以實現防篡改的數據存儲、可追溯的數據查看和可信任的點對點傳輸(這也是美國、英國、日本、俄羅斯等國家高度關注的技術)。
我國將區塊鏈技術納入了《“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中,將其列為待強化的戰略性前沿技術,并進行了超前布局。
區塊鏈技術可以構建一個去中心化的共識生態系統,解決長期以來構建信任的難題,確保區塊鏈中數據的完整性和真實性,提高區塊鏈技術的可信度,使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變得即時、安全且低成本。
區塊鏈技術的發展經歷了三個主要階段。技術起源階段主要是支持區塊鏈技術的基礎技術的發展,如P2P網絡、網絡加密技術、數據庫和電子貨幣等。區塊鏈1.0主要應用于比特幣等數字貨幣。由于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性,它能夠在互不信任或弱信任的參與者之間建立聯系,提供信用擔保,并建立新的數字貨幣體系,無需擔心主權危機帶來的貨幣問題。區塊鏈2.0引入了“智能合約”等概念,即自動執行的、可編程的數字承諾,可以快速建立信任機制,并通過創建可共享的技術平臺拓展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場景。在未來的區塊鏈3.0階段,區塊鏈將成為價值互聯網的核心,提供更多的去中心化解決方案,并應用于金融服務、智能制造、教育醫療和慈善公益等行業。
根據應用場景和設計體系的不同,區塊鏈分為公有鏈、聯盟鏈和專有鏈。公有鏈是服務端節點完全中心化的,可以自由加入、退出以及進行數據讀寫,以扁平的拓撲結構互聯互通。聯盟鏈部分中心化,由實體機構組織構成區塊鏈節點,形成利益相關的聯盟,共同維護區塊鏈的正常運行,參與與否需要授權。專有鏈具備區塊鏈多節點運行的通用結構,但對寫入權限進行控制,有選擇性地對外開放可讀權限。
隨著社會資本對區塊鏈產業的關注和支持力度逐年增加,該行業發展仍處于非常早期的階段。從2013年到2018年,我國區塊鏈相關企業的融資數量和規模都呈上升趨勢。特別是2018年,區塊鏈相關企業的融資數量呈爆發式增長,融資金額從2017年的66.77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1306.27億元。
根據《2018年中國區塊鏈產業白皮書》顯示,從2014年開始,中國區塊鏈產業相關公司的數量逐年增加,區塊鏈創業達到了高峰,到2016年新成立公司數量超過了100家。截至2018年3月底,我國擁有456家以區塊鏈業務為主營業務的公司,初步形成了規?;?。
從硬件制造和基礎設施到底層技術開發和平臺建設,再到安全防護和行業應用,區塊鏈產業生態鏈已初步形成,各細分領域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
來源: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