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1|瀏覽:238
放療的原理很簡單,就是利用高能射線使細胞DNA受損,導致細胞無法分裂,最終使腫瘤細胞死亡。然而,高劑量的放射線除了可以摧毀癌細胞外,也不可避免地對治療區域附近的健康細胞和組織造成傷害,這就是放療副作用產生的原因。
為了減少對正常組織的傷害,精準放療成為放療技術發展的重要趨勢。放療技術已經從二維傳統放療(普放)發展到三維適形放療,再到調強放療和影像引導放療,逐步實現了精準放療。
然而,盡管有不斷的技術進步,放療過程中對健康組織的誤傷仍然無法完全避免。研究人員發現,這些誤傷不僅會導致已知的副作用,還有可能引發中性粒細胞的反應,并促進癌癥的轉移。
具體研究發現,對小鼠進行肺部輻射損傷后,會引起大量中性粒細胞從外周循環進入損傷部位,產生與組織修復相關的反應,并改變肺部微環境,促進腫瘤細胞的轉移。
進一步實驗表明,與組織修復相關的中性粒細胞會通過肺上皮細胞的Notch信號通路,促進肺部腫瘤轉移。抑制中性粒細胞產生的外泌體,或者抑制Notch信號通路,可以有效地抑制中性粒細胞介導的腫瘤轉移。
這個研究結果解釋了為什么乳腺癌會發生肺轉移,以及為什么接受放療的患者在乳腺癌病灶同側的肺部更容易發生腫瘤轉移。
研究人員指出,這項研究還在小鼠上進行,放療對健康組織的影響與臨床放療相比,體積要大得多。因此,不能僅根據這項研究得出放療會促進癌癥轉移的結論。但是,這項研究發現了輻射對中性粒細胞的影響,以及放療增強轉移能力的一種機制,即中性粒細胞產生的外泌體可能會影響其他區域的微環境,促進癌細胞的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