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1|瀏覽:253
此前,美國第一只ProShares比特幣策略ETF(交易代碼BITO)首發(fā)大獲成功,短短兩日內資產規(guī)模增加至逾11億美元,首天交易量接近10億美元,創(chuàng)下歷史次高水平。
然而,分析認為,該ETF似乎并沒有得到散戶們的青睞。BITO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上市,散戶交易量達768萬美元,分析認為這個交易量是令人失望。分析師指出,散戶對這只基金的投資熱情并沒有像預期那樣高漲,預計其交易量將會在這幾天內有所下降。
《黑天鵝效應》 前衍生品交易員、《黑天鵝效應》(The Black Swan)一書作者、紐約大學教授塔利布(Nassim Nicholas Taleb)一直以來抨擊比特幣。近日,他再次炮轟比特幣,稱其就跟當年荷蘭郁金香炒作一樣,都是天價的泡沫。
塔利布更笑稱,郁金香起碼外觀漂亮,但比特幣實在毫無美感可言。事實上,塔利布曾經看好比特幣,但他自言,初時被欺騙了,以為比特幣會發(fā)展成可用于交易的貨幣,然而,他指一種價格會一天內波動5%、一個月波動20%的東西,不可能是貨幣。
后來他徹底轉變的觀點,猛烈批評比特幣毫無價值可言,甚至稱比特幣屬于“公開的龐氏騙局”。
一些分析師認為,比特幣是一種數(shù)字黃金,可以對沖通脹風險。塔利布指出,通脹和比特幣之間基本上沒有關聯(lián),即使出現(xiàn)超級通脹,比特幣仍有可能跌至零。
他指出,以17世紀的郁金香泡沫形容比特幣,意思是他并非“看空”比特幣,而是提醒投資者不要去碰,因為這已純屬瘋狂。他說:“不管是買入還是做空都是非理性行為,甚至是更糟糕的行為,懂了嗎?”
他稱,最終發(fā)現(xiàn)比特幣沒有政府監(jiān)管的貨幣,而是純粹投機,只是一場游戲,就像任何人也可以創(chuàng)造一個游戲以后取名為貨幣。
傳奇基金大佬:加密貨幣比黃金更能對抗通脹 曾準確預測1BTC礦池987年股災而成名的華爾街傳奇投資者、著名對沖基金大佬瓊斯(Paul Tudor Jones)警告,通脹壓力將是投資者的頭號威脅,建議大手買入抗通脹資產,而相比黃金,加密貨幣是目前更好的選擇。
瓊斯表示,美聯(lián)儲主席鮑威爾領導的決策官員,是“通脹創(chuàng)造者,而非通脹斗士”。他指出,通脹不是暫時性的,也許是目前金融市場及社會面對的單一最大威脅。
他提醒投資者,股票與債券6:4的配置,目前已不適用,應該增加抗通脹的避險工具,包括原材料及抗通脹債券(TIPS)。至于傳統(tǒng)抗通脹的黃金,其地位已被加密貨幣超過,目前是更好的抗通脹選項。他透露其資產組合中,有個位數(shù)比重放在加密貨幣上。
盡管全球通脹升溫,但投資者卻拋售黃金,改為擁抱加密貨幣。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已有逾100億美元資金從黃金ETF撤離,而ETF的實物黃金儲備也因拋售而下滑。今年截至10月21日止,金價已累跌6.1%,至每盎司1782美元。
貴金屬投資集團Sprott資產管理公司的資深投資組合經理John Hathaway說,“這些比特幣信徒和我同樣看到了印鈔的通脹風險。”
劍橋大學王后學院院長、安聯(lián)集團首席經濟顧問埃利安也說:“現(xiàn)在人們傾向于將比特幣視為投資組合多元化的工具,通脹是催化劑之一。比特幣已從黃金吸走資金。”
另外,通脹和低利率環(huán)境下,應該避開固定收益資產。瓊斯對股票并未過于悲觀,他相信持續(xù)性通脹下,股市是不錯的選擇。倘若美聯(lián)儲出手解決通脹,會壓縮股票市盈率。然而,他重申在通脹環(huán)境下,投資股市遠好過投資固定收益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