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30|瀏覽:264
要理解比特幣的價值,我們需要從這兩次大牛市說起。第一次大牛市發生在2010年,比特幣從0.06美元漲到36美元。這一次雖然漲幅巨大,但其實幣價并不高,沒有引起全球的關注。
受到第一次大牛市的影響,2018年全球開始關注區塊鏈、分布式計算和去中心化。科技巨頭紛紛加入,各種區塊鏈概念產品層出不窮,甚至我國也將區塊鏈技術提升為國家戰略。這次大牛市的崛起主要原因在于區塊鏈的故事太吸引人,它可以改變世界格局。
而在2020年疫情之后爆發的第二輪比特幣超級大牛市,也就是眼前的這一輪,之所以來得更快更猛烈,是因為全球經濟面臨著巨大的考驗。尤其是經濟遭受重創。疫情加上經濟頹勢,導致全球資本急需避險。此外,美國大量印鈔放水,美債的聯動導致全球通貨膨脹,全球資本迫切需要對沖保值的工具,這就讓比特幣成為最佳選擇,金融巨頭們進場推動比特幣狂牛。
這兩次大牛市的邏輯都是基于共識。區塊鏈的核心理念是共識機制,在記錄賬戶時,每一個區塊都得到了確認,沒有人可以否認。這種共識也驅動著比特幣的大牛市。第一次大牛市的共識是區塊鏈技術可以改變未來,而且去中心化可以改變世界格局。而第二次大牛市的共識是比特幣不會有超發,可以用來避險、保值和賺錢。當越來越多的人達成共識時,比特幣的大牛市就形成了。
所以可以用一句簡單的話來解釋共識,就是“信則有,不信則無!”
無論我們是否支持,比特幣已經在全球金融市場獲得一定的共識,這是不可否認的。批判比特幣毫無價值的說法站不住腳了。我們可以重新定義比特幣,將其視為一種金融工具,一種已經形成共識的全球去中心化金融工具。
過去全球經濟主要以美元為中心,而美元背后支撐它的是黃金和石油,都是由美國控制的。而比特幣不屬于任何國家,不能隨意發行,也不能逃避責任。比特幣有著巨大的力量,但也存在其自身的弊端。缺乏監管導致非法交易蔓延,而且其價格波動劇烈,不適合作為流通貨幣。
然而,這就是工具的兩面性,它可以創造價值,也可以行惡。
在結束語中,我并不是要為比特幣辯護,事實上,我反對普通投資者參與投機比特幣的行為,也反對鼓吹比特幣合法化。因為比特幣的劇烈波動真的不適合一般投資者。當然,我也不認為比特幣是無用的,畢竟它已經在全球形成了共識,我們應該與時俱進。
這個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比特幣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