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7|瀏覽:261
虛擬人在C端市場的滲透率逐漸增強。最早的虛擬歌姬林明美誕生于1982年,她的形象通過手繪技術實現。從2016年開始,中國的虛擬主播和虛擬品牌形象頻繁出現在直播、電商和品牌營銷等領域,從而增強了虛擬人在C端市場的滲透率。
根據天眼查的數據,中國目前有超過35.6萬家與“虛擬人”和“數字人”相關的企業。在2021年,新增注冊企業超過19.1萬家,年度注冊增速達到159%,行業正在迅速發展。截至2022年4月11日,中國新增的相關企業數量超過6.4萬家。其中,超過90%的企業是在過去5年內成立的,59.71%的企業則是在過去1年內成立的。
根據艾媒咨詢的調研數據顯示,87.8%的受訪用戶對虛擬人物有一定了解,59.5%的受訪用戶通過電商平臺了解到虛擬人。社交媒體的多樣化發展推動了虛擬人宣傳的進一步增強,網民對虛擬人的了解程度也隨之提高。
艾媒咨詢的調研數據還顯示,37.2%的受訪網民每月為虛擬人花費的金額在200元及以下,24.8%的用戶表示愿意花更多的錢來支持虛擬人。虛擬博主和虛擬品牌形象的涌現將促進虛擬人產業的商業價值不斷釋放,吸引更多用戶進行消費。
調研數據顯示,近70%的用戶喜歡虛擬人的外形和聲音,其次喜歡虛擬人的作品。艾媒咨詢的分析師認為,年輕一代是虛擬人產業市場的主要消費群體,虛擬人形象具有高度塑造性等特點,能夠滿足這一群體多樣化的需求。
隨著元宇宙的興起和技術仿真效果的成熟,虛擬人的發展受到了利好的影響,互聯網企業和科技品牌紛紛進入虛擬人產業。然而,目前虛擬人在產業協同、交互模式和產業鏈建設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難點和痛點,需要進一步探索和突破。
百度智能云AI人機交互實驗室負責人李士巖表示:“所有生產環節都分布在不同公司,做一個虛擬人需要整合很多公司的能力才能完成。這導致虛擬人制作成本高昂,產能不足等問題。”
然而,隨著生產效率的提高,一些重復性勞動可以由虛擬人完成。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沈陽教授表示:“虛擬人要完全取代人,需要人工智能技術進一步進步,所以在短期內還不可能實現,估計還需要幾十年的時間。”
沈陽補充道:“只有真正幫助行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虛擬數字人技術才會有持續發展的動力,社會各界才能享受到數字化帶來的紅利。”
虛擬人的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它具有巨大的想象空間,依然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