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7|瀏覽:263
需求政策雙重驅動制氫市場,PEM制氫有望打開新增長點——行業深度報告-20220425
1、灰氫是中國目前氫氣主要來源,可再生能源制氫將成為未來核心制氫方式。
中國“富煤缺油少氣”的能源稟賦致使煤制氫路線產氫量在國內占比最高,2019年達到63.54%。在“3060雙碳”的政策導向下,中國氫能聯盟預測到2030年,約15%左右的氫由可再生能源制取,23%由工業副產氫制取,60%由化石能源制取,2%由生物制氫等其他技術供給。化石能源制氫產量高,成本低,技術成熟但儲量有限,且存在碳排放;工業副產提純制氫成本低但無法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納比例,實現電網調峰儲能,雖然目前成本較高,但隨著光電、風電發電成本的下降和電解設備技術的進步,綠氫成本也會隨之下降,國際氫能委員會、能源轉型委員會等機構預計2030年綠氫相比灰氫可具有競爭力。
2、堿性電解水制氫大規模應用技術成熟,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具有發展潛力。
堿性電解水制氫技術規模大、成本低,裝機投資低、規模靈活,成本下降驅動力主要在于規模化生產以及可再生電力成本降低。國內單臺堿性電解槽制氫能力從幾十到1500Nm3/h,其中1000Nm3/h的制氫能力的單臺堿性電解槽價格在700萬至1000萬元之間。質子交換膜電解采用的電解池結構緊湊、體積小、利于快速變載,電解槽效率高、得到的氣體純度高,且目前只有PEM電解水技術可達到歐盟規定的電解槽制氫響應時間小于5s的要求,但成本較高,為相同規模堿性電解槽的1.2至3倍。國內廠商積極布局PEM電解水設備業務,但國產整機PEM電解槽型號不大,目前生產速率上限為200Nm3/h,400Nm3/h以試驗為主,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隨著電催化劑、質子交換膜、膜電極、雙極板等核心組件的成本下降,PEM電解水設備成本也會隨之下降。
3、積極布局綠氫的能源、化工龍頭有望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加持下受益。
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明確在風光水電資源豐富地區,開展可再生能源制氫示范。陽光電源先后在山西榆社縣、吉林榆樹市、吉林白城市等地推動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建設,同步推進制氫設備技術研發,其中SHT1000AALK制氫裝置額定產氫能力1000Nm3/h,直流電耗≤4.3kWh/m3。隆基股份成立西安隆基氫能科技有限公司,展開制氫設備研發,隆基股份Lhy-A系列堿性水電解槽單臺產氣量最高可達1500Nm3/h。寶豐能源已形成全球最大的3億標方綠氫/年、1.5億標方綠氧/年產能。美錦能源實行氫能轉型戰略,布局氫能全產業鏈,規劃將于十四五期間建設300座加氫站,同時參股國鴻氫能、鴻基創能、飛馳科技等公司。鴻基創能(未上市)催化劑涂層質子膜(CCM)日產能已達到15000片,年產能超過300000平方米,并將針對PEM電解水制氫膜電極進行產業化開發。
風險提示:加氫基礎設施建設不及預期、需求低于預期、新能源市場競爭加劇。
熱點: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