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4|瀏覽:277
2020年6月迎來了一個重大變革:“數據”首次被官方列入市場五大要素之一,與“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并列。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中指出:“隨著信息經濟發展,以大數據為代表的信息資源向生產要素的形態演進,數據已和其他要素一起融入經濟價值創造過程,對生產力發展有廣泛影響。”
大數據的共享價值也被強調:“數據越多價值越大,分享價值越大,越不同價值越大,越跨行業、區域、國界價值越大。”大數據的巨大價值,是在不同行業、不同區域,甚至是不同國界之間,共享、融合、流通中實現的。
然而在實際應用中,由于數據產權、信任機制、跨行業、數據形式等種種因素,大數據融合應用受到了限制,數據價值也無形流失。數據共享與安全保護似乎形成了一種“悖論”。這其中,時空大數據又成了數據悖論的重災區,甚至被稱為“沒有價值的時空大數據”。
地理空間與時空大數據本身就是多元、多行業、多領域數據共同構成的全息數字空間,跨行業、跨領域、跨學科的多元回歸分析、融合計算,才能深度挖掘時空信息,支持精準決策。如果任由各式各樣的數據孤島占據豐富的數據資源世界,限制流通,不僅數據要素的重要作用無法發揮,對科技生產力發展也會形成阻礙。
除了數據安全方面的法規、產權歸屬更多地明確,我們是否可以從技術層面,來解決時空大數據安全多元共享這個最大的難題?
02. 時空索引宏觀計算,共享價值與安全兼得?
智慧城市本質上是系統工程,涉及公眾、企業、政府等多元主體,數據需求綜合、多樣、復雜。以智慧交通為例,構建一座城市智慧交通管理平臺的過程,便是一個多元時空數據匯聚、秩序性、結構性集成的過程,其中除了需要城市測繪地圖、交通業務地圖的基礎性地理空間框架和業務專題數據之外,還需要動態時空數據的接入,這就牽涉到多家互聯網平臺、公安和交通業務數據,同時也有底層數據處理平臺、視覺人工智能算法、交通領域的學科專業算法和前端集成的多供應商共同參與,而數據的流向是全線貫通的,任何一方都有接觸數據或算法的權限,這其中可能產生共享信任隔閡。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用數據技術破解隔閡,構建安全高效的數據協作機制?
我們知道,基于云的數據服務是信息共享的基礎,索引是云端映射數據庫原始數據的直接通道。超擎核心專利時空索引云技術,實現了時空數據最細粒度到全尺度的全矢量索引映射,讓時空索引“代表”原始數據參與到運算中,獲得宏觀的時空分析結果,即信息,在無需調取整個原始數據的前提下,讓數據信息價值流通共享。
超擎利用時空索引云技術,建立的時空大數據云平臺,核心功能是實現數據共享,同時解決了數據擁有者出于數據安全和保密的考慮,無法直接共享詳細數據的隔閡問題,提供既能滿足覆蓋所有數據的全局查詢,又能屏蔽數據細節的數據安全服務,在保證數據安全的前提下,滿足業務應用查詢、分析需求。這樣的機制不僅對于智慧城市的綜合平臺建設有益,同時可廣泛應用于LBS互聯網數據服務安全隔離、數據資產智能授權分發應用、金融時空隱私計算等數據應用場景。
03. 構建數字社會信任融合的底層數據流通機制
時空數據是以地球為對象,基于統一時空基準的與位置直接或間接相關聯的地理要素(或現象)信息的數據,具有時間維(T)、空間維(S)和屬性維(D)等多維特征,由于空間和時間是時空計算中最常用的兩個數據維度,時空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