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4|瀏覽:307
近日,湖州市吳興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協同吳興區發展改革和經濟信息化局、湖州市公安局吳興分局查處一起價值百萬元的重大虛擬貨幣“挖礦”案件,這也是湖州市推進“大綜合一體化”改革以來破獲的首起要案。
虛擬貨幣“挖礦”活動指通過專用“礦機”計算生產虛擬貨幣的過程。“挖礦”設備一般包括電子計算設備(如顯卡、主板等)、“挖礦”軟件和“礦池”訪問記錄等。今年1月,《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中,淘汰類“一、落后生產工藝裝備”“(十八)其他”中增加第7項,內容為“虛擬貨幣‘挖礦活動”。 3月22日,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浙江省司法廳聯合發文,重點整治利用國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生產工藝裝備從事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大、對國民經濟活動貢獻度低的虛擬貨幣“挖礦”亂象。
4月12日,浙江省發改委通過日常監測平臺監測到吳興區埭溪鎮上強村存在部分異常IP地址登錄情況,疑似為非法虛擬貨幣“挖礦”行為,并立即將相關情況告知吳興區發改經信局。
因非法集中式“挖礦”能耗高,對實現能耗雙控和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也帶來較大壓力,不法分子還可能利用“挖礦”從事非法集資和非法證券發行活動,甚至威脅國有單位數據安全甚至國家安全。吳興區發改經信局第一時間聯系吳興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和吳興公安分局,制定工作方案。多部門組成專門行動小組,在吳興區埭溪鎮上強村開展逐一排查工作。
行動小組成員最終將懷疑目標鎖定在上強村南園自然村一間簡陋的出租民房內。“這間出租房平時大門緊閉,看不到人,但時常會傳出機器噪聲。”附近居民說。經初步調查確定,有人就在出租民房內,但多次敲門后,屋內始終無人應答。后經公安協助,當事人終于在僵持近10分鐘后打開了房門。
執法隊員第一時間亮明身份,并控制住現場。經初步勘查,現場有上百臺礦機擺放在出租房間和庭院內,當事人正在網絡設備上進行虛擬貨幣“挖礦”操作,規模巨大。在和當事人進行交涉后發現,當事人從事虛擬貨幣“挖礦”已有一段時間。為更好固定證據,吳興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執法隊員對現場涉嫌虛擬貨幣“挖礦”的設備予以先行登記,交當事人簽字確認,并對當事人簽發了《詢問通知書》。
4月15日,執法隊員對當事人進行調查詢問。在調查詢問中,當事人承認自己在埭溪鎮上強村的出租民房內從事虛擬貨幣“挖礦”行為,并進行“以太坊”等虛擬貨幣境外網絡兌換(交易)。同時對現場查處情況予以確認,隨后在調查詢問筆錄上簽字確認。經調查,認定當事人屬于擅自使用國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設備或者生產工藝,當事人上述行為涉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第十七條規定,吳興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對該涉嫌違法行為立案調查。
為了實現案件查辦順利開展,4月15日,吳興區綜合行政執法局趕赴杭州,與國家計算機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中心浙江分中心合作,首次通過高科技手段進行技術鑒定和證據固定,經鑒定確認當事人所持有的網絡設備屬于虛擬貨幣“挖礦”設備。
4月18日,吳興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執法隊隊員、吳興區發改經信局工作人員和湖州深藍計算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前往埭溪鎮對剩余設備(包括U盤、移動硬盤)進行現場核驗。經核驗,其中121套設備存在虛擬貨幣“挖礦”數據(總價值近300萬元),執法隊員現場制作設備數量清單,交由當事人簽字確認,目前該案行政處罰告知書已送達當事人。截至目前,吳興區已查處相應違法案件4起,查獲“挖礦”設備132臺,涉及金額350萬元,可以騰出用能空間約330噸標準煤。
“自吳興區全面推進‘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以來,包括發展改革領域在內的1013項事項的全部或部分行政處罰權及與之相關的行政檢查權、行政強制權劃轉至區綜合行政執法局。此次違法案件的辦理,也是吳興區在發展改革領域新劃轉事項的首次突破。下一步,吳興區將持續做好虛擬貨幣‘挖礦全鏈條整治,助力實現能耗雙控和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切實筑牢守護‘綠水青山的銅墻鐵壁。”吳興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