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2|瀏覽:269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該基建法案的具體內容是什么。
未來10多年的時間里,美國將部署大概5170億美元的基建資金,其中公路、橋梁和高速公路占了最大的份額(1100億美元)。據白宮透露,400億美元的橋梁建設專屬資金是艾森豪威爾政府以來美國最大規模的單一橋梁投資??瓦\和貨運鐵路項目的投資額排名第二(660億美元),接下來是電力基礎設施(650億美元)和寬帶基礎設施(650億美元)。最后,水和廢水項目、公共交通、機場、港口和水路,以及新的電動車(EV)充電基礎設施也將獲得新的資金。
資金申請可能還要多個月之后才能獲批,但已經有人拿該基建法案對標美國過去的大型基建項目,比如說橫貫大陸鐵路和洲際高速公路。這或將成為金屬及其他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的一個催化劑,意味著現在或許正是投資礦業以及精煉和制造商的時機。
實現脫碳目標,需要更多的金屬。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最近指出,核心基礎設施計劃需求量最大的材料將是水泥、混凝土以及螺紋鋼等鋼制品。按照該行的估算,1.5萬億美元的基建計劃將在未來10多年帶動更多鋼需求。相關的受益股包括類似必和必拓集團和英美資源集團等鐵生產商。
盡管基建法案致力于美國到2050年實現凈零碳排放,但目前還真的沒有能夠替代水泥和鋼鐵的產品。甚至可能會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想要去碳,需要擴大采礦規模,生產出更多的金屬。電動車的礦物——比如說鎳、銅、鈷和鋰——需求量平均下來是傳統內燃機車的6倍。
如上圖所示,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顯示,一座海上風力發電場的資源消耗量是天然氣發電廠的9倍,每生產1兆瓦的電力就需要大約8000千克的銅。得益于基建帶動的需求的增長,大宗商品價格有可能迎來大漲行情。
本文部分資料來源:NAI500。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入市需謹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