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2|瀏覽:236
要想講清楚Web3.0,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Web1.0和Web2.0的發展歷程。
Web1.0時代是一個群雄并起,逐鹿網絡的時代。
信息技術的革新催生了包括谷歌、雅虎、新浪、搜狐等門戶網站的興起,他們為用戶提供著綜合性的互聯網信息資訊。在Web1.0時代背景下的門戶網站通常是一個只讀的靜態網站,換句話來說:門戶網站是紙媒報刊的電子化。網站由專業的媒體編輯把關,為用戶創造閱讀內容,普通的用戶只擁有讀取內容的權利。
Web1.0時代下的門戶網站與傳統的紙媒報刊盈利方式一致:廣告。門戶網站想要賺錢,就得堆砌流量,想方設法地匯聚更多人的眼光。因此,網站只能滿足絕大部分用戶的需求交集,用戶的個性色彩無法得到充分的彰顯。
用戶在這個時代是被動的消費者,對于用戶來說,互聯網只是一種蘊含著興新技術色彩的信息獲取途徑,與在圖書館看書,本質上來說并無差異。
Web1.0不能互動的局限性,終究不再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因此出現了互聯網的下一次迭代:Web2.0。
Web2.0以人為中心,創造了全新的傳播和交互方式,用戶不再僅僅是內容的讀寫者,而是內容的積極參與者。用戶可以對網站發布的內容進行點贊、評論,還可以創建自己的表達,上傳到社交平臺和更多的用戶進行反饋互動,由此也誕生了一批又一批的KOL(關鍵意見領袖)。
用戶和KOL的權利和在互聯網上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他們的意見表達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傳統門戶網站的影響力。精彩紛呈的內容表達豐富了用戶的視野,用戶不再僅僅是被動地接受網站投喂的信息,個性色彩得到了充分的彰顯,獲得了全新的互聯網體驗。
但問題也隨之而來,并且直到今天也一直無法徹底解決,那就是:用戶如果要使用這些新功能,就必須授權中心化的第三方平臺管理大量數據。這些中心化的實體在數據和內容權限方面被賦予了巨大的權力和影響力,大量的通信和商業行為都集中在少數科技巨頭所擁有的封閉平臺上,形成了一家或幾家獨大的局面。
這其實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用戶自身的信息都被全方位地掌握在了平臺當中,這導致了互聯網用戶個人隱私的缺失。中心化的平臺可以掌握用戶的一切數據,海量的用戶數據為互聯網巨頭創造著巨額財富,而用戶卻只能被動接受,承擔著個人隱私泄露的風險,并且得不到任何經濟補償。
在看似民主的Web2.0時代下,人們的生活一直被中心化的寡頭公司所操縱著。
帶著“Web3.0,必將到來。這個時代,也被稱作價值互聯網。
在互聯網的創始者之一David·D·Clark的一本名為《設計互聯網》的書中,提出Web3.0將帶來三個主要變化:
1、金錢將成為互聯網的固有特征
2、分布式應用程序為用戶提供了新功能
3、用戶將對其數字身份和數據擁有更多的控制權
Web3.0將推翻寡頭公司的數據壟斷,推行去中心化的網絡結構,所有的數據與網絡使用痕跡都將真正掌握在用戶的手中,做到“我的數據我做主”。當用戶真正擁有了掌握數據的能力,單獨個體的價值便得以突出,用戶的話語權也就得到了顯著提升。
因此,在Web3.0時代,用戶不僅可以交互和消費,還可以參與網絡的搭建,賦予用戶真正擁有互聯網的能力,還能獲得相應的獎勵,將根據每個用戶不同的貢獻,用技術協議來分配網絡的擁有權和發展的決策權,用戶可以投票影響整個協議未來的發展。
用戶在這個時代是真正的創造者,Web3.0注定是單個用戶價值回歸的時代,趣享是Web3.0時代的探索者,我們期待你的參與,趣享的理念人人皆可參與,參與皆記貢獻,貢獻皆有價值的用戶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