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1|瀏覽:292
一位身穿古代服飾的大眼睛卡通少女,走進動畫版的莫高窟。她用特有的"娃娃音"向人們介紹千年石窟的歷史:壁畫中守護昆侖山的神獸長什么樣?以前絢爛的壁畫為什么會變色發黑?
這個卡通少女名叫伽瑤,是基于敦煌壁畫創造出來的虛擬人。她的原型是聲音婉轉如歌的神鳥"迦陵頻伽"。敦煌研究院融媒體中心副主任杜鵑介紹說:"這個虛擬人是我們今年精心打造的,希望通過人格化的方式傳播敦煌文化。"
虛擬人是"元宇宙"中最核心的形態之一,即通過數字技術創造擬人形象并賦予人格設定。在虛擬空間中構建的現實世界中,社交性和互動性的虛擬人是不可或缺的。曾經登上"春晚"舞臺的虛擬歌手"洛天依",是最知名且擁有最多粉絲的虛擬人之一。
敦煌研究院的杜鵑表示:"敦煌文化無論從廣度還是深度上都非常豐富。為了傳播敦煌文化,我們需要拓寬思路,積極創新,并讓傳統文化在與新媒體和新技術的碰撞中迸發出智慧火花,探索更多的傳統文化傳播方式。"
伽瑤的故事已經制作成了5集的動畫,描繪了她與壁畫中的神仙、動物以及莫高窟的人們之間的各種故事。目前,伽瑤正在練習新的"技能",不久后就可以通過直播與網友互動。
敦煌研究院已經在以新技術傳播敦煌文化方面進行了多次探索。從持續30多年的"數字敦煌"項目,到與微軟合作開發的智能聊天機器人"敦煌小冰",再到與華為合作,使飛天仙女"飛"出壁畫,古老的敦煌文化正在年輕人中越來越受歡迎。
越來越多的博物館也看到了構建"元宇宙"的時機。
今年3月,全國50家博物館和60位館長、學者聯名發布了名為《關于博物館積極參與建構元宇宙的倡議》的文件。倡議指出博物館連接著人類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面對"元宇宙",博物館應主動抓住新機遇,迎接新挑戰,并積極參與到"元宇宙"的建設中,探索博物館領域的標準和規范,并在國際對話中發出中國的聲音。
倡議的發起人、上海大學教授段勇表示:"技術創新將給博物館帶來革命性的改變。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的博物館數字化建設為構建'元宇宙'打下了基礎。'元宇宙'能夠為博物館提供更為豐富的應用場景,也能使博物館以數字化的形式永久存在。博物館在為'元宇宙'提供內容的同時,也應當積極參與行業標準的制定。"
段勇還指出,新興事物在發展初期往往存在泡沫現象。面對繁花似錦的"元宇宙"項目,博物館也應保持警惕,在與商業機構合作的同時,堅守作為非營利公共機構傳承文化的立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