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1|瀏覽:294
現代大型、精密設備的智能制造過程通常需要經過CAD、CAE和CAM三個步驟。CAD完成后需要經過CAE才能進行CAM。
由于西方國家起步較早,中國在CAD、CAE等大型設計仿真軟件領域一直受制于人。
徐崗教授團隊以在等幾何分析上的核心理論和實踐成果,逐步解決了CAD、CAE之間的“語言鴻溝”,研發了中國國內首家基于等幾何分析的建模仿真優化一體化軟件平臺iGamev1.0。這個軟件有望在高端制造智能化設計上提供“國產解決方案”。
CAD和CAE軟件一直存在一個“語言鴻溝”的問題。
徐崗教授打個比方說,“如果你在電腦上用CAD軟件設計了一個數字化飛機模型,肯定不能直接進行生產,需要通過CAE仿真軟件對其進行各種功能分析,驗證和優化之后才能真正開始生產制造。”
由于CAD和CAE使用不同的描述語言,需要將CAD的語言翻譯成CAE所需的語言。由于CAD設計出來的模型非常復雜,這個翻譯過程通常無法通過電腦自動完成,需要人工翻譯,耗費時間和精力,甚至可能無法完成翻譯。
2005年,美國三院院士托馬斯·休斯教授首次提出了等幾何分析的理念。等幾何分析技術就像在CAD和CAE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實現兩個領域數據的無縫銜接。
目前,徐崗團隊通過關鍵理論和技術突破,逐步攻克了等幾何分析的應用難題,并提出了約束優化、變分調和映射、邊界重新參數化等一系列構造高質量計算域參數化的理論和方法,并解決了復雜拓撲區域的參數化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