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1|瀏覽:288
引子:元宇宙 你看宇宙星云圖像不像咱的太極魚? 某一天,午飯后散步,隨機湊著幾個同事,便一起走著閑聊。 經濟學教授C建議新來的博士關注一下“元宇宙”,我這個外行也順道聽了一耳朵。 邊走邊想整不明白,忍不住發問:“宇宙的元是什么,它在哪兒?如果整個世界都可以是虛擬的,那我們人是不是也可以成為一種投射?如果人也是虛擬的,那與其相對應的真實是什么?難道夢才是真的嗎?” 一連串“靈魂拷問”把教授問懵了。人家談的是形而下的科學問題,一不小心讓我整到形而上的哲學層面了。 “呃,這是一個有趣的話題。”于是我們幾個又開始討論哲學和科學的關系。
哲學科學之辯 同事Z是個物理迷,喜歡研究相對論,廣義狹義的科普文章都寫得蠻有見地。他認為哲學已死,今天的哲學已經跟不上科學迅猛發展的腳步,指導不了科學了。 我對此持不同意見:“你說的也許只是西方哲學,我認為東方哲學依然是科學之母。”你們知道,我最近癡迷于中國古代哲學,對老祖宗的智慧佩服得五體投地,辯他:“科學的盡頭是哲學,科學發展得越快、越能證明哲學的正確性。所有科學理論最終都是能被證偽、被顛覆的,不能被證偽的就是偽科學。科學追求的終極目標是真理,而真理就像太陽只能讓它無限接近卻永遠無法抵達。哲學多么一針見血,直抵本質和真相,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本尊。” 另一位同事Z剛好路過,聽到我倆各持己見爭執不下,便說:“其實東西方哲學沒有高下之分,哲學和科學可以是互生發展的關系。”他的高明之處在于沒有門戶之見,所以視野更寬、維度更高。我倆仔細一想,都很服氣,學到了。
人生的目的意義 話題又轉到了俄烏沖突,談完這波國際形勢以及對經濟發展的影響,Z同學請C教授分析一下目前的股市和樓市。 我聽完又向C教授請教:“如果股市入場后大賺了,錢往哪兒投?再買再投?股市里賺那么多,樓市又是下行還限購,那這錢總得花出去啊,不然光看那些數字上上下下一弄多少市值突然平白蒸發了咋辦?” C教授說:“按照咱中國人的思維,其實還得買房置地。” “要是富到全球各地都有大別墅,每分鐘睡一棟都躺不過來,那這一天到晚還把人累死了呢。同樣的,山珍海味24小時供應又能吃多少,胃就那么大,吃著吃著恐怕也沒有小米粥好喝了吧。就算你把全球頂尖美女都閱遍,估計那時候都審美疲勞了,人走心寂寥,還是沒勁得很,咋整?” “所以你看那些富豪,當錢對他們來說只是一個數字的時候就紛紛做慈善了,甚至統統捐出去,成立各種基金會專門幫助那些窮困的人,或者做動植物保護和環境公益。只有貢獻社會、幫助別人,才能讓自己內心充實快樂,感到活得有意義。” “那你說我們普通人一輩子辛辛苦苦折騰個啥?反正最后一日三餐一張床就夠了呀,何況助人為樂也不需要大富大貴才能做嘛。” “嗯,有道理。” 中午遛彎一小時,幾個人從元宇宙漫談到了人生,臨別都感覺蠻有收獲。你說,我們有沒有找到宇宙的元呢? 總結一下,是不是可以這樣說:人生貴在折騰,所以生命不息就要折騰不止。而“給”永遠比“要”讓人快樂得多,所以人生的終極目的和意義就是要抵達幸福的彼岸,人人可為。你同意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