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的“重頭戲”——留抵退稅政策已成為疫情之下最為重要的資金保障措施之一。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更多行業實施存量和增量全額留抵退稅,增加退稅1400多億元,全年退減稅總量2.64萬億元”。自4月1日起,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正式實施,據中國國家稅務總局數據,截至5月16日,我國已經有近9796億元退稅款退到企業賬戶上。各地稅務部門也在積極推進留抵退稅政策落實。上海市已有377.6億元留抵退稅款退至4.7萬戶納稅人賬戶,其中,小微企業戶數占比96.6%,退稅金額占比35.3%。而浙江省已完成967億元增值稅留抵退稅,其中實施首月就完成了634億元,小微企業是最大受益主體。各地稅務部門表示將持續加大退稅、減稅政策宣傳、輔導和落實力度,最大限度幫助企業紓困解難,推動稅費優惠直達快享,助力復工復產跑出‘加速度,為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多的稅費優惠支持、釋放更大的政策效應。但退稅對財政部門來說,是“負收入”,退得越多,財政收入減少越多。財政部回應稱,主要是4月起實施了大規模留抵退稅,政策效應集中釋放,實施進度超出預期所致。經濟下行壓力巨大,減稅降費救助經濟是必要且可行的。財政部門應該進一步想到企業遭遇的打擊和壓力,解決企業面臨的紓困資金短缺、企業債務問題更關鍵,保護好財政收入稅制源頭,才是培本固源的根本之策。